年5月湘西会战结束后,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夏季攻势。由于兵力捉襟见肘,日军先后从华北方面军抽调了5个师团用以加强上海的13军和东北的关东军。作为补充,他们又把东北的一批伪军调到华北填充日军走后留下的真空。这样一来,日军华北方面军的实力只剩下4个军5个师团、12个独立旅团,外加11个独立警备队,总共30余万人。
当时盛传美军将在中国华北沿海登陆,反攻日本。日本人为此忧心忡忡,华北日军被美军可能的登陆牵制了大量兵力,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为此他们从年年初就开始逐渐收缩战线,放弃次要地区,集中兵力坚守北平、天津、济南、石门(今石家庄)等中心城市。八路军的作战空间因此得到了扩展。5月29日,八路军总部向所属各军区发出指示,要求华北各大战略区应对敌展开“更积极的攻势”。
年,日军在山东半岛的防御重心就是抗击美军可能的登陆,他们将独立混成第5旅团、独立步兵第1旅团、第12独立警备队,以及约占山东伪军半数的近八万伪军部署在胶济铁路东段,以便随时向沿海地区机动。
以山东半岛为中心的华北地区日军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媒体早就在为为“登陆计划”而大造舆论了,结果消息纷纷传入中国,就连《新华日报》也在年8月18日的版面上为美军登陆造势,而且此次舆论的来源似乎极为可靠。以前这方面的信息多来自美陆军的一些下级军官,这一次登陆的消息来自军阶甚高的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这篇名为《中国的基地很重要》的报道没有任何“新闻背景”,开篇就是:
(中央社关岛十一日合众社电)尼米兹海军上将说:马里亚纳群岛的战事,在盟军进攻太平洋很关重要。但是他说:日本军队即使被击溃,我们也不能单由海军作战打败日本。为了确保盟军的胜利起见,中国方面的基地实在重要……
无独有偶,《中央周刊》也在年第7卷第21-22期上曾刊文如下:
尼米兹元帅当在华府参加参谋首长会议的时候,他发表过谈话,说“对日本帝国的最后攻击,或将从中国阵地发动”。
登陆华北至少可得到下列很大的利益:
一、可以减少由华南、华中向华北推进的军力消耗;
二、可以将侵华日军截成南北两段,易于歼灭;
三、可以切断在华日军与其本国、朝鲜及东三省的联络,使他们孤立无援;
四、可以减少许多人力物力财力的牺牲损失,而得到最伟大的成就;
五、可以直接进攻日本的心脏地带,予以致命的打击;
六、这样,当可提早结束对日的战争。
尼米兹此外,陈纳德在他的《战士之路》中也提到美军曾制定年在中国沿海登陆的作战计划。设想使用空降和两栖部队在连云港地区进行登陆。
那么这个登陆计划为何没有实施呢?据说原因有以下几个。
1、冲绳和硫磺岛战役的伤亡情况使美军觉得难以承受,所以不愿意投入更多的兵力在非关键地区与日军进行陆战。美军估计进攻山东半岛难以得到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2。冲绳被占领后,美军经勘查后认为冲绳各岛可以修建19个机场,因此不再需要利用山东半岛作为轰炸日本本土的跳板。
3。美国原子弹试验有了迅速进展,美军首脑机关已决定在战争后期可使用原子弹以加速战争结束。
美陆战一师在战后才登陆华北据现在各方的史料,其实美军登陆华北地区这个计划只有部分美国前线军官“看好”并努力促成,但却因有悖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总战略而注定无法实现。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年5月5日《联合作战计划委员会关于—年全球形势的报告》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美国在年的总战略是避免在中国进行大的战役,而在中太平洋上发起对日最后进攻”。
因此直至对日战争结束,美陆战一师才开赴中国华北,主要目的已是防范苏联,并于年9月1日撤出了最后一支部队。
那么当时诸如《中央周刊》等媒体为何说得有鼻子有眼呢?这也许仅是尼米兹等的一家之言,更可能是美国的一种情报策略:即针对日本人故意放出要从中国出击的信息以达声东击西之效,在华日军果然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