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五角大楼在首次对外公布“关岛防御计划”后,再度对关岛进行了升级布局。根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军在关岛基地新建的“布拉兹兵营”将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近70年来美国的第一座海军陆战队基地。
关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被美国视为第二岛链战略核心。近几年,美军在关岛的军事投入一直未曾停歇,花费重金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此次美军高调宣布启用关岛新基地,一方面是为了支撑其所谓的“亚太新战略”,让追随者们放心,另一方也是想通过其军事布局,吓唬人,通过舆论力量实现其心理战的效果。
当然,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布局绝非是虚张声势。过去,是将战略重心放在第一岛链,但随着东方大国的崛起,被迫转向了第二岛链。以前美国在关岛上主要是战略部署为主,包括停降战略轰炸机,建设核武器库,停靠航母等等;而今重启关岛新基地,部署海军陆战队战斗人员,代表着美军对关岛的定位,开始从战略基地,转向战术基地。
然而,关岛战略位置虽好,但对军队的容纳数量有限。据媒体消息,关岛海军陆战队基地仍在建设,最终将容纳名海军陆战队员;在承载军队有限的情况下,美军为能达到控制太平洋区域的目的,再次将其引以为傲的“蛙跳战术”搬到了台面,企图通过战术改良,实现对太平洋区域控制。
所谓的“蛙跳战术”,并非新鲜词汇。二战当中,美军进逼日本本土,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伤亡,进而主动绕过战略价值较低或日军防守较为坚固的岛屿,而凭借海空支配权,夺取战略价值较大的岛屿。简单来说,就是跳过敌方防御强点,直接打击其防御薄弱点。
这一战术思想来自于美海军上将威廉·哈尔西,之后在麦克阿瑟的支持下于对日夺岛战役中得以成功实施。也就是说,“蛙跳战术”本身就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其高明之处就在于巧妙避开了日军防守严密的岛屿,在减少伤亡的前提下,割裂了日军防线,并得以在占领岛屿上修建机场,直接轰炸日本本土。从这个角度而言,“蛙跳战术”的意义就在于加速推进了美军的作战行动。
现如今,美国人在“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蛙跳战术”。“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是美国海军提出的一个未来作战概念,就是使用一系列高机动的作战部队从一些临时基地出发,在争议海域实施海上封锁或作战任务。
其中,这些临时基地就承担了防空、反舰、战机加油及预警等多项任务。从美媒报道来看,即将投入使用的“布拉兹兵营”无疑拉开了此项战术的序幕。同时,与此前依靠登陆舰艇进行跳跃不同,新的战术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F-35B新型战机。
F-35B战机的突出特点是可实现短距离起降,甚至垂直起降,搭配上较高的隐身设计及先进的电子系统。在这样的前提下,F-35B就可在太平洋岛屿上实施“蛙跳战术”。据悉,美海军陆战队的两架F-35B战机近期在美南加州进行了降落演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练中,F-35B并没有选择在长约2公里的跑道上降落,而是选择在相对更简陋、更小的直升机外围机场降落。美军此举,无疑是在验证该款战机短距离起降,以及在临时搭建机场的严峻条件下进行战斗的能力。如果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此举就是在践行美海军陆战队的“蛙跳战术”。
美军热衷于“蛙跳战术”,主要是因为依靠此战术在多次军事行动中获益。除了二战中的夺岛战役大获全胜,美军在年突袭格林纳达,年攻击伊拉克等军事行动中,均成功使用了“蛙跳战术”。
然而,所谓的“蛙跳战术”实际上已触犯了兵家大忌。事实上,该战术的高明之处,其实也是其弱点。要知道,这种跳跃式打法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很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困境。因此,该战术得以实施至少需要三个前提:
其一,夺取制海权;其二,夺取制空权;其三,要求情报准确。然而,现在的国际局势和各国的综合国力已不是几十年前,尤其是东方大国的崛起,军事综合实力的赶超,美军想在太平洋区域,完全夺取海空权,已是不现实的事情。
从客观上讲,一旦爆发冲突,美军根本没有完全夺取制空制海权的实力。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军所谓的新“蛙跳战术”,其实根本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