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9日,驻科特迪瓦大使万黎接受科国家电视台“世界各地”栏目专访,就中国国内疫情形势、中方抗疫经验、抗疫国际合作以及新冠病毒源头、“中国责任论”、污名化等答记者问。专访实录如下:
问:大使阁下您好。年12月,位于华中地区的武汉市首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能否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武汉市?
答:你好。武汉是湖北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常住人口.2万人,年地区生产总值1.62万亿元人民币(约亿美元)。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问:最初确诊感染的患者中大部分曾工作或经常出入于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如今3个月过去了,人们对病毒源头有何了解?
答:新冠肺炎疫情最早在中国武汉发现,但不代表它的源头也在武汉。目前,国际上对新冠病毒的源头在哪有不同说法,但都没有科学依据加以证明。到底新冠病毒起源于哪里?这个问题需要交给专家去回答。
问:中国有关部门是否已查明最早发现的确诊患者的身份?
答:年12月27日,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上报了她接诊的3个可疑病例,这是中国境内最早收到的病例报告。但目前零号病人仍未找到。
问:根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国内首例感染病例出现于11月中旬,然而直到12月31日中方才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为什么中国政府迟迟没有通报感染病例?为什么在12月底,武汉几名医生因警告新冠病毒危险性而接受训诫?
答:我不知道《南华早报》说法的依据何在。我所知道的是,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原则,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形势。在张继先主任上报了可疑病例后,12月29日,湖北和武医院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30日武汉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31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抵达武汉开展现场调查,并于当日向世卫组织驻华办事处通报调查情况。1月3日,中方开始正式向世卫组织以及全球各国及时主动通报信息。8日初步确定了疫情病原。11日中国疾控中心将5条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上传网站,同全球和世卫组织共享数据。1月23日,中国政府采取了关闭离汉通道等空前全面、严格、彻底的措施。从这一时间线可以看出,中方对疫情的处理和通报是快速、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尤其是考虑到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病毒,对其病毒属性、传播原理及危害性进行科学评估需要一定时间。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是举世罕见的。
中国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组已发布关于李文亮等医生被训诫事调查情况的通报,要求当地公安机关撤销对李文亮等医生的训诫书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武汉市公安局已公开发文,承认处置不当、适用法律错误、执法程序不规范,并向当事人家属郑重道歉。包括李文亮医生在内的许多医务工作人员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会被中国人民哀悼和怀念。
问:根据官方公布数据,中国境内累计确诊感染病例接近8.2万例,其中约例不幸病逝,相比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国而言低了不少。请问中国如何有效遏制病毒传播?
答:中国能够在3个多月时间内取得抗疫阶段性重大成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高度重视。疫情发生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成立联防联控机制依法进行疫情防控。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疫情防控投入亿元人民币(约合亿美元)。
二是全面科学严格的防控措施。全国31个省区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响应,武汉等多个城市实施“封城”举措,社区街道追踪到人、登记在册、上门观察,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打破了病毒传播链条。
三是医务工作者的奉献和牺牲以及中国人民严守纪律。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全国医务工作者不怕牺牲,坚守岗位。全国人民严格遵守防护措施,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
四是国际支持。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向我国领导人表示支持和慰问,79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抗疫斗争提供了大量援助。
问:3月9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宣布,中国境内70%确诊病例已治愈出院,病毒传播速度明显放缓。中国采取了什么诊疗手段?
答:截至目前,超过90%的患者已经出院。中方经验表明,做到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是降低感染率、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段。二是“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特别是要统筹好医疗资源,对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收治。此外,中西医结合也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
具体情况可以查看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发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网址里面介绍了技术指南、诊疗方案和防控信息。明天,中国四川省医疗专家将同科方同行举行视频会议进行经验交流。
问:中方如何看待其疫情数据真实性受到个别国家质疑?
答:中方的数据是真实的,有关指责毫无依据。
当我们处在抗疫斗争最吃紧、确诊病例数快速增长的关头,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指责中方应对迟缓,甚至攻击中国体制。当我们遏制疫情取得积极成效的时候,他们又开始指责我们数据造假。
这些做法,无非是想以指责中国来掩盖自身抗疫不力,转移本国民众视线,对这些国家的抗疫工作没有好处。
问:2月19日,中国研究人员首次发表关于氯喹的研究成果,表示原本用于治疗疟疾的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也有疗效。3月31日,医院也发表了有关研究成果。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对氯喹的有关研究?
答:我也看到过相关报道,但我并非医学专家,无法给出权威解答。据我所知,治疗新冠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加紧推进研发工作,希望能早见成果。明天的视频会议将会讨论这个问题。
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愿向非洲联盟和所有建交非洲国家提供援助,支持非洲抗击疫情。年,中国曾派遣医疗专家组赴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请问此次中方将采取什么行动?
答:中非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双方始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发生疫情以来,非洲国家和地区组织通过不同方式对中方抗疫行动给予有力声援和宝贵支持。科方也在疫情暴发后第一时间向中方表示支持和慰问。中国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高度 早在一个多月前,中国向非洲疾控中心无偿提供的首批1万份检测试剂盒就已运抵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分批次发往非洲各国,第二批在3月底也已交接。3月7日,中方宣布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万美元,主要用于帮助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3月16日,中国疾控专家同非洲疾控中心和非洲20多国代表召开视频会议交流经验、共商对策。同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宣布向非洲54国每一个国家捐赠10万个口罩、件防护服、个防护面罩及2万个检测试剂盒。3月27日,捐赠给科特迪瓦的物资抵达阿比让。4月6日,马云宣布对非捐赠的第二批紧急医疗防疫物资已发运,包括约台呼吸机、万套病毒采样设备和提取试剂、20万套防护服、50万套医用手套、台温度计等。这些物资将自亚的斯亚贝巴分发给包括科特迪瓦在内的其他非洲国家。4月6日,中国政府用包机将援助中西非18个国家的医疗物资运抵加纳首都阿克拉。包含18万只医用口罩、3.6万只N95口罩、3.6万套医用防护服、台额温枪、3.6万个医用隔离眼罩、18万副医用手套、18万副鞋套。其中,援助科特迪瓦的物资已于今天(9日)下午抵科。刚才我还提到,4月10日也就是本周五,中方将同科特迪瓦、刚果(布)、刚果(金)、乍得等非洲法语国家举行视频经验交流会议。这些具体事例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科特迪瓦人民、对非洲人民的友好感情,再次表明中国始终与非洲坚定站在一起,中非是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问:中国驻科使馆已向科国家公共卫生研究院提供1个口罩。未来中方是否还将捐赠其他物资?
答:尽管预算有限,我们愿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向科特迪瓦朋友提供支持和帮助。
问:科首例报告确诊病例出现于3月初。除科政府出台的各项措施之外,您是否建议在科中国公民采取其他特别做法?
答:在中国国内疫情严重之时,使馆就已建议计划来科的中国公民非必要情况暂缓来科,要求所有返科的中国公民自行居家隔离观察14天。在科政府出台并升级疫情防控措施后,我们呼吁所有在科中国公民严格遵守科方措施。截至目前,使馆未收到有中国公民感染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报告。
问: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发生以来,许多在科中国侨民称他们受到了无端指责。大使先生,您近期已就污名化问题发表声明。您希望就这一问题再向科民众说些什么吗?
答:病毒无国界。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中国愿同科特迪瓦并肩作战。面对疫情,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而胜之。
问:如何看待疫情导致中国侨民遭受类似对待?
答:科特迪瓦是一个开放的国家,科人民是热情、友好、好客的人民。面对疫情,科官方、主流媒体、众多医务人员和绝大多数民众都遵照世卫组织意见,将新冠肺炎称为Covid-19,污名化事件只是极少数。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科民众是理性的,少数人的不当言行是因为缺乏对事实真相的了解,受了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和媒体的误导。我也在此呼吁科方进一步加强对在科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的保护。
问: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月份,受防疫措施影响,中国经济几乎陷入瘫痪。请问哪些经济部门受冲击最大?
答: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响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交通、餐饮、酒店、旅游、娱乐、零售等行业受冲击最深,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可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随着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企业正在加快复工复产,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有序运行。
问:随着疫情传播放缓,中国企业自3月起逐渐开始复工复产,但该过程可能因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即欧洲和北美的疫情形势而受阻。中方将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答:中国方案体现在两个层面:
国内层面,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重点做好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等方面稳定工作,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动国内尽快恢复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秩序,既为下一步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也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贡献。目前,中国国内复工复产已有序展开。
国际层面,中方主张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合力,携手战胜疫情。在近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世卫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
我希望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彻底战胜疫情,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
问:3月24日,中国政府宣布,武汉市在经历两个月“封城”后将于4月8日恢复对外交通。能否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武汉市1万居民在生活回归正常后的心情?
答:从1月23日至4月7日,武汉“封城”总计76天,武汉人民经历了磨难,渡过了难关,为中国取得抗疫阶段性成效作出了重大贡献。“解封”之后的武汉人民,可以逐步回归正常生活,他们当然高兴。但疫情还没有结束,大家仍然会保持谨慎,仍会严格遵守相关防控举措。
问:4月4日,中国举行全国哀悼,纪念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幸逝世的余名患者。本次疫情是否将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答:疫情将改变的不仅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包括卫生习惯、消费习惯、学习和办公模式等。大家会更讲究卫生,更注意节约,更重视对大自然的保护,在线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办公会更加普及等。
问:中国人民切实遵守政府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相反有些国家则在落实防控措施中遇到困难。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答: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国民众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纪律性,另一方面完备的社会配套服务也为民众严格遵守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了便利,例如网上购物等。各国国情不同,我相信每一个国家都会根据本国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上述专访已于4月11日在国家电视1台播出,时长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