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忘我英国浪漫主义传统中的同情

编者按

本文论述了英国浪漫主义从自我走向同情的思想历程。论文首先概括了英国“浪漫主义自我”的几个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英国浪漫主义传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忘我”,或基于同情的忘我。同情来自自我认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忘我,最终引向物我两忘。充分认识“同情”思想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平衡地把握英国浪漫主义传统。

作者简介

朱玉,女,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讲师,主要从事英国文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华兹华斯像

济慈在年10月27日的信中提到“华兹华斯式的或者自我中心的崇高”(Wordsworthianoregoisticsublime)[1]。这一说法大概受到了哈兹利特的影响:哈兹利特称华兹华斯为自我中心者(egotist)——“他只看到他自己和宇宙”。哈兹利特甚至认为这样一种诗歌精神是背离人性精神的。[2]然而,在同年的另一封信中,济慈曾说华兹华斯比弥尔顿更为深刻,认为华兹华斯比弥尔顿更具有人性关怀,因为他“思入人心深处”(《书信》:88-90)。济慈先后的两种说法是否自相矛盾?本文将在简要概述浪漫主义自我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浪漫主义常常为人所遗忘的一个重要属性“忘我”[3]——或者说,基于同情的忘我——这一重要浪漫主义思想,追溯浪漫主义从自我走向同情的思想历程,以期对浪漫主义传统有一个更加平衡的认识。

一提到浪漫主义,人们就常常想到“自我”、“自我中心”等类似的标签。然而,究竟什么是浪漫主义的自我?这一点还有待梳理和澄清。至于什么是自我,则是更加艰深的难题。蒙田的话多少让人觉得悲哀。他说,“我们和自我没有交流”,因为自我始终处于生灭变异之间,扑朔迷离,难以把握,是一种“自我幻象”。[4]因此,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就被铭刻在阿波罗的神庙上,认识自我、认识人性成为人生的重要目的。在基督教兴盛的时期,观照自心则是为了探寻上帝(如圣奥古斯丁)。人文主义的先驱彼得拉克在倡导人性关怀的同时将中世纪“







































哪里治白癜风治的好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ianiyaa.com/lshg/20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