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阿热勒镇万人就业促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m.39.net/pf/a_5779550.html

为拓宽农牧民群众致富渠道,阿热勒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就业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金钥匙,以引领群众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转移就业、增收致富为出发点,因地制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动就业,实现了以业安人、以业稳人、以业管人的良好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实现就业人,预计人均增收余元,通过就近就业、零散就业、整建制就业,多措并举为阿热勒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因地制宜抓就业,惠民获利促增收

为有效利用本地就业资源,阿热勒镇因地制宜多渠道开发岗位,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组建社会调查队。全面发动农业农村、劳保等部门对全镇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摸底调查,新开发就业岗位60个,实现就业人;对全镇空置的门面房(摊位)进行摸底,发动有意就业创业群众人,减免租金,协调创业贷款,提供创业就业培训等政策,鼓励群众创业就业,以此解决群众创业无资金,办业无场所的难题。目前累计提供门面房85间,减免租金42.5万元,协调创业资金72万元,开辟就业岗位85个人。

组建技术服务队。发挥全镇农牧(林果)业合作社示范带头作用,分别成立林果业服务队、畜牧业养殖专业服务队、建筑工程施工队,就地就近就业,为农民生产生活安居工程、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提供有偿服务,实现增收。截止目前,组建服务队35支,吸纳各类技术员工人。

组建社会产业集群。在盘活现有卫星工厂(作坊)、小微企业方面下功夫,在2家卫星工厂、5家小微企业、13家工厂作坊,2处小集市开辟就业岗位个,实现就业人。

林果技术员艾尼瓦尔?克依木说:“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培训就业机会,不用出家门就可以挣钱,我会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好好工作,争取脱贫致富。”

乡村旅游“请进来”就业增收促发展

阿热勒镇因地制宜,借助山美水美的特殊地理资源优势,主动思考,以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旅游+综治+脱贫攻坚”等模式,相继建成了5个集水上娱乐、采摘、垂钓、观光等各具特色、多种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周末去哪”、“美食节”等主题特色文艺活动,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此吸引外来游客投资旅游,带动旅游发展。为村民提供免费摊位,动员村民制作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带动增收。同时,把城市人“请进来”,通过相互交流、交往实现思想和面貌的转变。目前,累计吸引游客5.5万人次,实现旅游产业收入53.2万元,实现人就业。

“天鹅堡”农家乐老板艾斯卡尔·木提扎说:“我这里以前是个戈壁滩什么也没有,‘访惠聚’工作队带着我们一起挖出个以养鸭为特色的旅游观光景点,城里人稀罕这些东西,来的人越来越多,我边经营边学习,最多一天挣上万元”。

劳务输出“走出去”就业外出拓眼界

阿热勒镇秉持“转移一人就业,脱贫致富全家”工作理念,坚持整建制转移就业、季节性外出务工就业、自主就业相结合的模式,动员组织群众走出家门,走向岗位,拓宽眼界,实现增收。

整建制转移就业。组织阿克苏华孚、锦丽源服装等多家企业,到我镇举办招聘会,发动富余劳动力现场洽谈签约,到纺织服装企业整建制就业。

季节性务工就业。利用秋收过后群众闲暇之际,积极与兄弟乡镇洽谈沟通,争取就业岗位,组织富余劳动力赴产棉乡镇拾花就业。

零散性自主就业。通过宣传动员、思想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内在动力,多数群众自行发动寻求岗位,在超市、工厂、餐厅、酒店等地实现自主就业。截止目前,全镇已实现整建制转移就业人,季节性务工就业人,零散性自主就业人。

在阿克苏华孚纺织厂上班的村民,佐热木·尼亚孜和同来的家乡伙伴一样,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她每月都会将一部分工资寄给家里,家里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她说:“转移就业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的家庭,也让我大开眼界,改变了我的守旧思想”。

阿热勒镇党委书记楚伟涛表示,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阿热勒镇将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和谐、以和谐促稳定,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的转移就业工作体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本栏编辑:杨新亮校对:张军森

责任编辑:魏晓欧

终审:刘子豪

投稿邮箱:wsxxczxljl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ianiyaa.com/lshg/27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