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长短毛隐藏的秘密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家猫是由野猫驯化而来的,因此和野猫一样,最初所有的家猫都是短毛的。后来在不断驯化过程中,家猫中控制毛发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因此出现了长毛个体。

猫咪的毛有长有短,那么,猫咪毛长的遗传规律是什么呢,猫的长短毛是由一组等位基因控制的,长毛是隐性基因,简记为d,短毛是显性基因,简记为D。两个基因有三种组合方式:DD,dd,Dd。其中,DD称为短毛纯合子,表现为短毛;Dd为长短毛杂合子,也表现为短毛;dd称为长毛纯合子,表现为长毛。短毛纯合子的猫,和任何类型的猫生的小猫,都是短毛的。而两个长短毛杂合子的短毛猫相配,则有四分之一的概率出长毛。一个短毛杂合子短毛猫和一个长毛猫相配,有二分之一的概率出长毛。

按猫的毛长短来划分,大致分为短毛,中长毛,长毛几个类别,我们不禁疑惑,究竟是什么因素在猫的毛长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呢?

长毛猫咪的被毛非常茂密,甚至能使猫咪的体形扩大一倍,底层被毛是猫咪体形扩大的主要原因。和所有的猫咪一样,长毛猫咪在温暖的季节会大量脱毛,而使外形发生很大的变化。

短毛猫咪的短毛能使你清楚地看到毛皮下的肌肉,或是肌肉粗壮发达,或是苗条光洁。短毛猫咪在外观和毛皮质地上也有所不同,可能是短而光亮,紧贴身体;也可能身体各处的体貌长短不一。被毛质地或细腻或粗糙,或厚密或松软;毛或直、或皱、或卷、或成波浪状。

中长毛介于长毛和短毛之间,有些长毛猫咪,比如土耳其安哥拉猫,被毛不太茂密,因此有时被归为半长毛猫咪。

猫身上的毛有四种:绒毛(downhair)、芒毛(awnhair)、护毛(guardhair)及触须(vibrisae)。猫身上每平方厘米有多达两百根毛发,让猫拥有一件出色的毛外套,即使在最冷冽的夜晚,也能保持温暖。

绒毛是最靠近皮肤的毛,主要任务是让猫保暖及维持宝贵的体温。这种毛是最短、最细且最软的毛发。整根毛发从头到尾的直径几乎相同,但它们不是直的,而是有许多短波浪,在放大镜下看起来是卷曲或有波纹。让这种底层绒毛拥有优异的保温特性,正是其柔软及卷曲的性质。

芒毛形成中间层,是柔软底层绒毛和顶层护毛之间的中间物质。其功用是隔热,部分是保护。它们是刚毛状,微微朝尖端方向膨胀,然后才是逐渐变细的末端。有些专家将芒毛细分为三种:底芒毛、芒毛及护芒毛,不过这样细微的区分价值不大。

护毛形成顶层保护。它们在一般体毛中最长也最粗,其作用是保护底层绒毛不受外在因素伤害,并维持其干燥与温暖。护毛是直的,而且从头到尾均匀变细。

■■■■■

触须是大幅放大且坚韧的毛发,它是灵敏的触觉器官。这些特化的触觉毛发形成上唇胡须,而且脸颊、下巴以及眼睛上方和前脚腕关节上也有。与其他种毛发相较之下,触须的数量相当少,但它在猫在微弱光线中探索或狩猎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部分古老品种,如暹罗猫和波斯猫等,经过长期的驯化和筛选,只存在一种长度的被毛。但是很多新品种中都同时存在长短两种不同长度的被毛,例如以下这些品种中同时存在长毛和短毛类型,而且都被纯种猫协会所承认(不同协会的规定可能会存在差异),这些品种包括异国猫,苏格兰折耳猫,曼基康猫,赛尔凯克卷毛猫,美国卷耳猫,波米拉猫,日本无尾猫,拉邦猫,马恩岛猫等。这是因为新品种在建立过程中繁育者会引入多个不同品种的血统,然后经过多代的筛选和剔除,并最终确立一个新品种的标准。因此在品种建立过程中就有可能引入长毛基因。而且在新品种建立后,猫协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会允许该新品种与一种或几种其他品种杂交,从而达到增加遗传多样性和优化血统的目的。

①短毛美国卷耳猫

②长毛美国卷耳猫

①异国短毛猫

②波斯猫

①短毛赛尔凯克卷毛猫

②长毛赛尔凯克卷毛猫

如果同一个品种中存在长短不同长度的被毛,那么通常不会再为其另外命名,而是仅在品种名前加上描述性文字来区分,例如长毛美国卷耳猫和短毛美国卷耳猫。但是也有一些品种的长毛个体虽然官方没有对其命名,民间却有约定俗成的叫法,例如长毛苏格兰折耳猫也被称为高地折耳猫;而长毛曼基康猫通常被称为拿破仑猫。此外,还有一些品种的长毛个体获得了协会承认,独立成为了一个新的品种,例如巴厘猫就是长毛版的暹罗猫,而索马里猫是长毛版的阿比西尼亚猫。

①短毛苏格兰折耳猫

②长毛苏格兰折耳猫

①短毛曼基康猫

②长毛曼基康猫

①阿比西尼亚猫

②索马里猫

还有一些短毛品种虽然也存在长毛个体,但是长毛个体并不被某些协会所承认。例如英国短毛猫虽然是一个比较老的品种,但是种群中仍然存在长毛基因。这是由于该品种在二战中几乎灭绝,因此战后将英短与波斯猫和俄罗斯蓝猫等其他品种重新杂交以促进其种群恢复,在此过程中引入了长毛基因。虽然目前英短已经不被允许与其他品种进行杂交,但是种群中的长毛基因仍未被剔除干净。

①英国短毛猫

②英国长毛猫

某些猫协会对某个品种中长短毛的认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孟加拉猫中,虽然CFA在该品种的认定标准中规定只承认短毛个体。但是也并未完全否定长毛个体,而是将其单独列为AOV类(AnyOtherVariety),可以正常注册,但是不能参加冠军组的比赛,而是只能参加家猫组的比赛。而TICA更是从年5月开始承认长毛孟加拉猫与短毛个体享有相同的注册和参赛资格。

①短毛孟加拉豹猫

②长毛孟加拉豹猫

既然这么多品种中都存在长毛个体,那么不同品种中的长毛基因是独立突变形成的,还是杂交引入的呢?科学家对所有长毛品种进行了研究,一共发现了四种不同的导致长毛的突变,分别称为:

长毛基因位点一(M1)

长毛基因位点二(M2)

长毛基因位点三(M3)

长毛基因位点四(M4)

因此,只要通过基因检测掌握了种猫的长毛基因的基因型,就可以

繁育时做到合理搭配,从而控制后代中是否出现长毛个体。

①东方短毛猫

②东方长毛猫

长毛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只有携带两份突变才能表现为长毛。并且无论是携带同一个位点的两份突变还是携带不同位点的两份突变都会导致长毛,例如基因型为M4/M4和M3/M4的个体都为长毛。只携带一份长毛基因的个体还是呈现为短毛,称之为长毛基因携带者,或称短毛杂合子。而对于不携带任何长毛基因的个体称之为短毛纯合子。需要注意的是,短毛纯合子和短毛杂合子都是表现为短毛,是无法从外观进行区分的。而二者的区别就是短毛纯合子无论和任何个体交配(即使是长毛个体),也不会生出长毛后代。而短毛杂合子在和短毛杂合子或是长毛个体交配后,就有可能生出长毛个体。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长毛基因只负责控制毛发的长短,毛量和毛发的软硬程度等特征是由其他基因控制的,与该基因无关。此外,该基因控制的毛发长度只有两种可能:不携带长毛基因或是只携带一份长毛基因的个体一定是短毛,而携带两份长毛基因的个体则一定是长毛。至于有些个体的虽然是短毛,但是其长度比其他短毛个体稍短或稍长的情况,可能是受其他未知基因影响或是单纯由于营养等非遗传因素引起的,与长毛基因无关。

但是不同长毛基因突变对被毛长度可能会有影响,例如在布偶猫中同时存在三种长毛基因,因此布偶猫的长毛基因型一共有六种,分别为M1/M1、M1/M3、M1/M4、M3/M3、M3/M4、M4/M4。虽然这六种基因型都呈现为长毛,但是在长度可能会存在差异。

控制长毛的基因有四种,那么是都需要检测还是只需检测其中的一种呢?下表是基于对26个不同品种共计只个体的一个调查结果。

可以看出突变M4存在于所有长毛品种中,而前三种突变只存在于个别长毛品种中。在布偶猫中同时存在M1,M3和M4突变;而在挪威森林猫中存在M2和M4突变;在缅因猫中存在M3和M4突变。而且所有短毛品种中的长毛个体都是由M4长毛突变引起的。这样看来,似乎是只需检测长毛基因位点四就可以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次统计抽样量较少,每个品种只有几只个体,因此如果某个长毛基因的突变型在该品种中频率较低的话可能无法真实的反映出来。

对于绝大多数个体而言,只携带长毛基因M4这一种突变,因此“长毛基因位点四”这项检测就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对于少数个体而言,其体内可能还携带同样会导致长毛的其他三种突变。这时“长毛基因联合位点”就会更准确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ianiyaa.com/lshg/31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