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劳的古代遗迹秃山之谜

位于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的帕劳共和国,有一处被称作“秃山”的遗迹。这一遗迹的称呼是复数形式,在当地用“秃山”一词来称呼,在英语中指的是表示形状的“Terrace”一词,即梯田。它还有一个称呼是从其规模大小来考虑的,叫做“EarthWork”(尤指古老的土木防御工事)。顾名思义,它自丛林之中突然浮现出来的样子,的确符合“秃山”这一称呼。另外,整座山的斜面都被平整成层层田地的样子,如同梯田一般。这是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打造的阶梯,称之为“自由台阶金字塔”也不为过。最上层建有穹顶形或四边形的构造物,其造型不禁让笔者联想到日本古坟的样子。

秃山最让人震惊的,首先是其宏大的规模。地基部分的长轴达数百米,称其为地球固有的土垒也不为过。

秃山、复活节岛上的巨石群像和波纳佩岛(现已改名为庞贝岛)上的南马都尔遗迹,被并称为大洋洲三大遗迹。更震撼的是,秃山不是独一无二的,已知的大约有30个,而总数可能多达百余个。

散落在岛屿森林中的神秘遗迹——秃山

在菲律宾以东大约公里的位置上,坐落着由大大小小约个岛屿组成的帕劳共和国。全岛总面积(约平方公里)甚至不及日本鹿儿岛县屋久岛的面积(约平方公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国,总人口也不过区区2万人左右。

著名的世界遗产“洛克群岛-南部泻湖”其实是由珊瑚礁隆起后形成的诸个岛屿和其周围的珊瑚礁组成的,这里也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此外,帕劳最大的岛屿巴伯尔图阿普岛(约平方公里)是唯一一座因火山活动而形成的岛屿,整座岛上,危险的熔岩高地上被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所覆盖。虽然这座岛的总面积占帕劳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不过由于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岛上总人口仅有人左右,是真正的热带秘境。而神秘的古迹秃山则散布在这座岛屿的森林之中。

名列大洋洲三大遗迹之一却鲜为人知

秃山的知名度不仅是在全世界,甚至在帕劳当地都不高。事实上,就连在秃山旁边耕种的农夫对其的了解也仅限于它是一座秃山,从未意识到这是一座古迹。

最大的原因应该是迟来的研究调查。直至今日,其内部构造、建造年代、建造目的等一切信息均不明朗,对其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这是一座古代遗迹。

而且,由于没有文字,相关的历史记载只能依靠口传的方式保留下来。在当地的口头传承中就有与现在帕劳文化的象征“ABAI”有关的故事,但不知为何,丝毫没有与秃山有关的线索。

ABAI是一种高地板式的大型木造建筑物,表面细致地装点着鲜艳亮丽的图案,是当地男性集会的场所。现存的ABAI规模巨大且外观秀丽,作为帕劳文化的象征当之无愧。其历史可追溯到~年前,所以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历经数百年,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了ABAI的故事,与之相比,秃山的信息却极度缺失。也许是现有居民之间的隔绝以及民族上的不连续性,造成了历史年表上的盲区。

年,D·奥斯本在全岛展开了调研。奥斯本从多个遗迹中采集到了多达00余块陶器碎片,不知为何最终并未公开发表。年日本团队开始对艾梅利克州的秃山进行挖掘调查。并且通过碳元素年代测定法推测出其建造时间大约在公元7~14世纪。接着在年,澳大利亚的团队对多个地方进行挖掘,同样也使用了碳元素年代测定法。检测结果显示,其建造时间应该是在公元4~12世纪,比日本团队测定的时间更为古老。

重要的是两个团队都认可年代更为久远的调查结果,并且他们都提到,此地确实可能有~年前的遗迹。

建造秃山的目的为何?建造者又是谁?

关于秃山,奥斯本认为它是有着防御功能的山城。另一方面,当地的导游手册上则有“献给神明及贵人的农作物之田”“兼具狼烟台功能的祭祀中心”等说法。还有学者举出了其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遗迹相关的例子。不管真相如何,从目前岛上的居住人口数量来看,多达30~余个的遗迹,是区区余人无法完成的伟业,当初建造这些遗迹时,岛上必然人口众多。

“神秘的海洋民族拉皮塔人”曾一度活躍在太平洋。历史上,大约在~年前,在西南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亚,使用拉皮塔文化的陶器的人们,以惊人的气势多次向海洋的东面发起殖民行动。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拉皮塔人就是今天的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伴随着东进,越来越难以得到制作陶器的原材料,拉皮塔文化就此渐渐消失。而作为文明发祥地的美拉尼西亚,可能起源于菲律宾或台湾附近,是一个一直掌握着高级航海技术的民族。

人类向太平洋的第一次迁移,出现在大约4万~5万年前的冰河时期,随着海平面降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祖先在陆地上移动。第二次则是在大约~年前,南岛语系民族进行的海上移动。后者应该是来自中国大陆南部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沿海居民,按照既定计划向岛屿部落迁移的。而拉皮塔人繁荣的时期就在这场迁移的延长线上。

最终,经过两次迁徙,很明显地,美拉尼西亚地区混有两个不同种族的基因,岛屿上的人种分布也较为复杂,在陆地土著居民未能抵达的波利尼西亚,当地的基因则有着较强的相似性。

有趣的是,有研究表明,波利尼西亚人的骨骼与绳文人有着相似性。虽然在体格大小上存在差异,不过最为重要的头骨在形状上存在很多相似点。而短时间内发生体格大小变化这一点,则必须考虑到他们已经抵达日本这一事实。

让我们再看看帕劳的地理位置,这个国家基本处在日本的正南方,好似在海面上跳跃的石头一般,与冲绳、台湾、菲律宾等岛屿连接成岛屿线。同样的,在东面也有八丈岛、小笠原诸岛、硫磺岛、塞班、关岛等诸多小岛与帕劳连接成岛屿线。

近年的研究表明,绳文人掌握着高超的航海技术,并且是从大陆地区驾船抵达日本的。或许这些绳文人与拉皮塔的起源有着些许关联也未可知。

意想不到的是绳文时代后期,第二次的人类海上迁徙时间竟与拉皮塔时期重合,也与前文所说的两个调查小组确认的“存在大约~年前的遗迹”一致。另外,对比留存下来的关于ABAI的口传故事,并没有关于秃山的线索,考虑到时间上的间隔,这个谜题就解释得通了。

如今,居住在岛上的岛民,由于依赖于曾经的海上交通,大多聚居在海滨地区。可是近海地区也有秃山,位于内陆2公里左右的地点也建有秃山。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它们必然处在便于眺望海洋的地方,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从海上也能够清晰地望见秃山。或许,秃山还发挥着“灯塔”的作用。海洋之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建造了秃山,既将其作为海洋的陆标,同时也是向海神和地神祈福的祭祀中心。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保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ianiyaa.com/zyjr/32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