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饮,图片来自网络)
一
柏拉图有一篇神作,英文名叫“TheSymposium”,中文译为“会饮”。原作大约写于公元前年,当时我们正处于战国中期。据传亚历山大时期的语法家忒拉绪洛斯为作品添加了副标题“关于情爱(或论向善)”,实际上并没有涉及善的观念。“会饮”意思是一帮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饮酒畅谈,柏拉图笔下的这次会饮,宾主双方就美与爱情等若干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坦诚地交换了意见。(会饮中的爱若斯,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古代也有类似活动,比如“文人雅集”,其间曲水流觞,吟诗作赋,高谈阔论,……“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对,就是这个调调!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雅集”发生于公元年,诞生了一幅书法神作“兰亭集序”。(曲水流觞,图片来自网络)
我等粗人、俗人,呼朋引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出产神作,只做段子搬运工!……那不叫会饮,也不叫雅集。二
《会饮》是柏拉图以第三人称视角创作的对话体作品,一如其他作品,柏拉图“附体”苏格拉底,后者在作品中成了柏拉图的代言人,以致分不清楚哪些观点是柏拉图的,哪些观点属于苏格拉底。会饮的起因是悲剧诗人阿加通庆祝自己剧本获奖,邀请几位朋友到家里饮酒。除了主人阿加通和苏格拉底,还包括修辞爱好者斐德罗和鲍萨尼亚、医生厄里克希马库斯、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未曾到场的女先知狄奥提玛(她的观念由苏格拉底转述),以及酩酊大醉后乱入会饮现场的阿尔喀比亚德。厄里克希马库斯建议所有人都围绕对爱神“Eros”(译为爱若斯、厄洛斯等)的颂扬展开。刘小枫考证“Eros”原意是一切强烈的欲望,但通常指强烈的爱恋,尤其指对性爱对象的爱恋,意为“爱神”时,就是那位胖乎乎,长着翅膀,拿着弓箭乱点鸳鸯谱的小男孩。(爱神,图片来自网络)
刘小枫总结这次会饮的内容:“小文人天真童稚地娓述爱若斯的神性,知识分子先澄清语言用法然后启蒙,技术专业人士在传统与现代的紧张中语重心长地教导‘情爱’专业知识,喜剧诗人深有城府地拿人性插科打诨以透显自然人性的悲凉,悲剧诗人毫无自知之明地高亢热烈而显得喜剧兮兮。”三
1.小帅哥斐德罗说爱是勇敢,因为他是少年,在爱情中处于被年长者支配地位(原因详后),所以勇敢显得尤为重要。2.作为阿加通的情人,鲍萨尼亚说爱是理性,因为肉体是污秽的,要克制肉欲,追求男男之间精神上的爱情。3.厄里克希马库斯先把助兴的吹箫女赶出去,然后说爱情是克制,大概不受控制的情欲仿佛洪水猛兽。4.阿里斯托芬杜撰了人类起源的神话,说人类“寻找另一半”,目的是弥合分离状态,暗含人类对于自身完整性的渴求。(1)人最初有三种性别,男人是太阳的后裔,女人是大地的后裔,阴阳两性人是月亮的后裔。(2)每个人都是球形,所有器官都是成双的:四只手、四条腿、两张脸、四个耳朵、两个生殖器,……分别对称地长在球形人体的两边。像我们一样直立行走,跑起来像翻滚的皮球。(雌雄同体,图片来自网络)
(3)他们精力旺盛、力大无比,竟然想要冲上天与诸神一较高下。宙斯与诸神商议,宙斯说:“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既能让人继续活着,又让他们不会再捣乱,现在我就把人们个个切成两半,这样,他们就会虚弱,……如果他们依然那么张狂,继续捣乱,那么就把他们再切一次,让他们只能晃晃荡荡用一只脚蹦跳着走路。”(4)人被切成两半后,宙斯让阿波罗把每个人的脸转向切面(即每个人的正面),把切面处理平整,再把伤口缝合起来,形成肚脐眼。(5)“每一半都急切地欲求自己的另一半,紧紧抱住不放,互相交缠,恨不得合到一起,由于不愿分离,饭也不吃,事也不做,结果就死掉了。要是这一半死了,另一半还活着,活着的一半就再寻另一半,然后拥缠在一起,管他遇到的是全女人劈开的一半(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女人),还是全男人劈开的一半。这样,人就渐渐死光了。”(6)由于人是由球体切开的,脸又被阿波罗转向“前面”,生殖器自然就像尾巴一样生在“后面”。宙斯看不过去,就把生殖器移到前面,“就是让人可以交媾,通过男人进入女人。……要是男人抱着女人,马上就会生育,传下后代;要是男人抱着男人,至少也可以靠这种抱着来平泄情欲。”(7)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人的一块符片,像被切成两片的比目鱼,所以人人总在寻求自己的另一片,这又分三种情况:①凡是由双性别的人,也就是一半男,一半女切开而成的男人,就形成追求女人的男人,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女人,形成的是追求男人的女人。②“由两个男人劈开而形成的人,寻找的就是男的,……这种男人通常最优秀,因为他们的自然最具男人气。有人说,这些男孩无耻,其实搞错了,因为,他们的行为并非出于无耻,而是出于勇敢、雄壮、阳刚,被同声同气的人吸引。”他们到了壮年就成为男童恋者,他们对结婚生子没有兴趣,要不是迫于法律和习俗,他们宁愿和男人厮守在一起。③由两个女人劈开形成的人,对男人没有兴趣,只眷恋女人,这就是女同性恋。5.阿加通说爱若斯正义、明智、勇敢、智慧,热爱美和善,远离一切邪恶。6.苏格拉底明褒暗贬地诘难阿加通,“论证”了爱若斯既不美,又不好,然后转述女先知狄奥提玛的观点,长篇大论地说了三大问题:(1)爱神的起源阿芙洛狄忒出生的时候,众神设宴庆贺,丰盈之神波洛斯(Poros)喝多了(那时酒还没有发明出来,《会饮》原文说喝的是“琼浆”),信步来到宙斯的花园,倒头就睡,贫乏女神佩尼亚(Penia)希望和波洛斯生下一个孩子,于是睡在他身边,怀上了“Eros”,也就是爱神。爱若斯是丰盈之神与贫乏女神之子,所以他不可能丰盈或贫乏,同理,不可能美或者丑,不可能好或者不好,……只能处于两者之间。这为反诘阿加通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论证。(2)爱使人不朽追求爱就是追求美好的东西(意思是美的东西和好的东西),使美好的东西“成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爱若斯就是欲求自己永远拥有美好的东西”。如何才能永远拥有?苏格拉底转述狄奥提玛的方法“要在美中孕育,生产(孩子),凭身体,也凭灵魂。……受孕生育可是件神圣的事情,是会死的生命中不死的(方面)”。生育是神圣的,只有美的东西才能与神圣相匹配,所以人们只愿意在美中孕育和生产,所以追求美和追求爱是一体两面的,追求爱就是追求美,反之亦然。爱神的作用就是使情投意合的男女交合,孕育后代,从而使自己身体和灵魂不朽。《会饮》原文说“凡会死的,都是靠这个方法保存自己。”所以“每个生命在天性上都珍视自己的后代。”(3)走向形而上的美“身体方面生育旺盛的人……都喜欢接近女人,他们通过生育子女使自己永活。”但这并非真正的永恒。苏格拉底接着说:“灵魂方面生育旺盛的人却不然,……因为这些人生育上的强烈欲望在灵魂而非身体,凭灵魂来传宗接代。什么叫凭灵魂生育?就是凭睿哲和其他美德,……当然,最重要、最美的是睿哲,是用于治国齐家的,名称叫做明智和正义。”所以通过男女交合生育后代的“不朽”,不过是用新的代替旧的,只是不朽的“影子”,算不上真正不朽。而“灵魂方面生育旺盛的人”,通过孕育美好的品德达到不朽,因为美好的品德比任何人生育的子女更美,更不朽。为此,必须从小开始对美的追求,在此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所有美都是贯通一气的,于是把对具体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