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共建美丽阿克苏变废

汇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将回收的残膜及滴灌管带进行加工再利用。深秋,阵阵寒气袭来,村庄尽显安宁与平和。夕阳下,村民肉孜完古丽·库尔班正弯腰捡拾棉田中的农用残膜。不久后,这些被捡拾的一堆堆残膜将被送往村口的残膜回收厂重新加工,而回收残膜也会给她带来一笔收入。“这些残膜不捡拾的话,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出售给回收厂,每吨还有80元。”肉孜完古丽·库尔班感慨地说,以前的废弃物现在也能变成钱了。农林废弃物影响村容村貌,而随意焚烧的废弃物则会污染环境。近年来,地区因地制宜,大力尝试开展农林废弃物转化利用,将其变废为宝。棉花秸秆成“抢手货”11月5日,阿瓦提县秋高气爽。在该县西北侧,一座高耸的烟囱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国能阿瓦提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所在地。“我们公司主要利用棉花秸秆等农林废弃物来发电,年消耗农业废弃物10万余吨。”该公司副总经理杨森介绍。阿瓦提县是棉花种植大县,为综合利用棉花等农作物秸秆,该县于年引进国能阿瓦提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利用农作物秸秆、锯末以及树皮、树根等焚烧发电,年发电量达0.9亿度,可节约标煤4.5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6万吨。“每年公司用于收购农业废弃物的资金就达万余元,直接带动农民增收。”杨森说,棉花秸秆发电让农民直接受益。每吨元至元的棉花秸秆收购价,让棉农清理和出售秸秆的积极性高涨,各地棉农争相出售棉花秸秆实现再次增收。“每年仅出售棉花秸秆就能收入多元,这些钱足够买地膜了。”巴格托格拉克乡墩买里村农民努尔买买提·吐尔迪说。阿瓦提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孙磊说,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残膜变废为宝近期,位于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的汇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进入生产旺季。该公司总经理胡常俭说,随着棉花全面采收,残膜回收也将进入高峰期。年建成投产的阿瓦提县汇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棉田残膜的回收和废弃滴灌带的回收业务,年回收残膜上万吨,既减少了残膜对农田的污染,高额的回收价格又增加了农民收入。11月5日,塔木托格拉克镇塔木托格拉克村农民麦合木提江·阿合尼亚孜,一大早就带着家人在棉田中捡残留的地膜。地区地膜使用面积逾万亩,为防治农田“白色污染”,近年来,各地采取各项举措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工作。“以前残膜大多都焚烧了,要不就随意丢弃了,现在有专门的收购点,而且回收价格也很高。”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哈萨克村农民艾海提·艾麦提说。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地区加大残膜回收力度和宣传力度,切实让残膜变废为宝。废弃果枝成“香饽饽”这几天,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库木鲁克艾日克村农民努尔东·买买提,正把果园中修剪下来的果树枝条移到园外,看着一堆堆有序堆放的树枝,他说:“这些废弃树枝很快就会被粉碎掉,用来沤制有机肥。”今年以来,排先拜巴扎乡将残枝、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全面推进残枝、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经济增长。库木鲁克艾日克村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提·艾吾提介绍,以前,果园修剪下来的枝条往往随意丢弃,既影响了村容村貌,又污染了环境。现在对修剪的枝条进行粉碎,集中堆肥发酵处理变成有机肥,促成了资源循环利用,还实现变废为宝。地区林果种植面积万亩,每年可产生万余吨的废弃果树枝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地巧用果树枝条来沤制农家肥,以及用果树枝条制做黑木耳菌棒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记者从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了解到,为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今年地区在实施黑木耳增收工程中,三个菌棒厂以果树枝条为原料,粉碎制作0万棒黑木耳菌棒,使昔日废弃物变成增收的“香饽饽”。(记者:刘红文通讯员:宋凯旋)

来源:阿克苏零距离

编辑:李曼

编审:宋凯旋

终审:董志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ianiyaa.com/ddts/27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