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S特异性治疗时代来了注射用拉罗

huizha文章转自医学界儿科频道

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的MPSⅠ治疗特效药,为中国患者带来福音!

11月7日,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Ⅰ型(MPSⅠ)的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的MPSⅠ治疗特效药——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艾而赞)中国上市会以“童黏因你,艾而赞放”的主题,通过网络会议的方式在线上成功举办。会议伊始,由会议主席,来自华中医院的罗小平教授首先致开场辞:“对于MPSⅠ患者,早期诊断与及早治疗十分关键。若未得到及时治疗,随着疾病进展,患者会出现危及生命和不可逆的心肺系统并发症。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批准治疗MPSⅠ特效药,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的上市为这一类特殊罕见病患者提供了生的希望,也为医生提供了有利武器。”罗小平教授随后,来自中国罕见病联盟的李林康先生致欢迎辞,表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罕见病管理,优先审评、审批的政策使得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能够在中国得到快速审批和上市,为中国患者带来福音。希望未来能携手共同推动中国罕见病诊疗迈向新台阶。”李林康先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胡宁宁女士紧随其后致欢迎辞:“目前我国确诊MPSⅠ患者约名,然而在过去,即使确诊也无药可医,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作为目前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特效药,填补了我国MPSⅠ患者治疗药物的空白。希望每一位MPSⅠ患者都能尽早用上药,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也希望由初保基金会发起,赛诺菲支持的‘艾而绽放’患者援助项目能帮助更多患者缓解经济压力,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他们带来健康与希望。”胡宁宁女士最后,赛诺菲特药全球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王柏康先生致上市会开场辞:“很高兴在第三届进博会召开之际,迎来了又一个罕见病创新特效药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在中国的成功上市。疫情并没有阻止我们加速引进创新药物的脚步,继注射用阿加糖酶β之后,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的上市,进一步完善了赛诺菲溶酶体贮积症(LSDs)的产品线,同时,也始终秉持‘患者为先’的理念,积极与政府等各方携手合作,探索创新诊疗与多方共付支付模式,共同推进创新药物可及性,助力中国罕见病患者直面健康挑战,活出生命潜能。”王柏康先生在王柏康先生致辞后,李林康先生、罗小平教授、胡宁宁女士、王柏康先生等10位专家及嘉宾一起见证了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中国上市仪式暨“艾而绽放”患者援助项目启动仪式。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中国上市仪式暨“艾而绽放”患者援助项目启动仪式北京正宇黏多糖关爱中心主任郑芋会长在启动仪式后为我们分享了2位MPSⅠ患者的治疗过程与困境。郑芋会长介绍:“在先前无药可救的情况下黏爸黏妈也为黏宝拼尽全力,任何一种机会和方法都努力尝试,故事里的孩子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因为无药可治、万不得已,虽然移植要经历生死考验,但所有的黏宝宝等不起。此次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的上市为MPSⅠ患者带去了希望与未来,相信在社会及政府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位MPSⅠ患者都能从中获益,拥有健康的生活。”郑芋会长而来自中国财政科技研究院的朱坤教授则从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体系角度为我们介绍了青岛、上海、浙江等6地的罕见病费用分担机制。朱坤教授指出,在最新的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意见中提到,各地可探索将部分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经济负担重的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而罕见病即符合这一条件。青岛就是全国首个实现罕见病保障政府(财政)支持、多方(医保、救助、企业)共付,风险共担(与相关药企)的地区。而对“1+N”多层次保障机制的个人思考,朱坤教授提到6点,包括医疗救助更加给力、商业保险与医疗互助发力、慈善捐赠助力、个人和家庭努力、专项基金加力、基本医保和补充医保尽力。在未来罕见病的保障机制应从诊疗服务能力、药品供应保障、费用分担机制三个维度协调推进,才能取得更大突破。朱坤教授

加强黏多糖贮积症鉴别诊断,

实现最佳患者管理

会议的下半场,首先由来自上海医院的张惠文教授以“黏多糖贮积症的鉴别诊断”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张惠文教授张惠文教授指出: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组罕见的糖胺聚糖(GAG)分解代谢异常的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属于溶酶体贮积症的一组疾病。需要注意的是,MPS是以全身进展性细胞损害为特征的多系统疾病,且具有非常广泛的表型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MPS可导致多器官衰竭、认知功能障碍和过早死亡。由此可见,早期准确诊断MPS对于优化患者预后非常重要。然而,目前由于临床上对于MPS缺乏疾病意识,且MPS类型之间的鉴别非常复杂、症状变异性较大,诊断MPS具有挑战性。因此,更好地了解MPS的初始表现、及早识别潜在MPS病例并促进及时诊断,是实现最佳患者管理的重要因素。在筛查检测方面,张惠文教授指出,目前实验室诊断MPS主要有3个检测方法,包括尿液黏多糖定性及电泳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溶酶体酶活性检测及基因检测。张惠文教授最后强调,MPS患者症状可涉及多个系统,当出现以下症状,需高度怀疑MPS:

HSCT联合ERT治疗,有效降低患儿移植风险

随后,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师晓东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王坚敏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联合ERT(拉罗尼酶)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新进展。师晓东教授王坚敏教授指出,MPS是由于溶酶体的酶缺陷导致溶酶体酶缺乏引起,早在年,DiFerrante等就发现向MPS患者输注正常人的血浆可以导致GAGs降解,而年首例MPSI型重型(Hurler综合征)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刊登在了《柳叶刀》杂志上。王坚敏教授通过年的一项对比了使用HSCT治疗与酶替代治疗MPSⅠ(重型患者)的研究后发现:

HSCT组的患者10岁以上生存率为83%(73%,93%);

ERT组患者10岁以上生存率45%(21%,70%),平均死亡年龄9.0岁;

未接受治疗组患者10岁以上生存率10%(0%,23%),平均死亡年龄6.4岁。

另一项年发表的研究则显示,患者缺陷的酶活性通常在HSCT后3个月达到供者水平,并只要保持完全植入,酶活性也能保持持久稳定。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过程王坚敏教授介绍,目前影响MPS患者神经及其他系统远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包括:

非疾病携带供者(正常供者);

完全植入和正常的酶活性水平;

非TBI预处理。

而目前影响移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移植物/供者及年龄,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器官衰竭和GVHD。其中,HSCT后肺部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27.0%,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器官原因,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已有研究显示:HSCT前采用ERT治疗,患者移植后肺部并发症可得到有效控制。这项纳入了7例中位年龄1.5岁的MPSⅠ重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移植前7例患者中有5例有2个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但在移植后中位随访超过1年的时间内存活且健康(仅3例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且发病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与之前未接受HSCT围术期ERT治疗时相比,患儿在年接受HSCT围术期ERT治疗后,总体生存率由1年OS为65%、8年OS为57%转变为1年OS为84%、8年OS为81%,这与围移植期使用ERT和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都有重要相关性。王坚敏教授最后总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MPS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HSCT围手术期联合ERT治疗可通过改善患者躯体症状降低移植风险;同时,多学科联合诊治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循证医学证据充足,

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治疗带来全身获益

紧接着,在医院杨艳玲教授主持下,来自浙江大医院的邹朝春教授以“中国MPSⅠ型诊疗现状概述和拉罗尼酶的临床证据及获益”为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杨艳玲教授

邹朝春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MPSⅠ的诊断现状——确诊难。在中国,MPS患者确诊前平均求诊6次,最多可达50次;被误诊次数最多可达24次,所用时间最长达69个月。邹朝春教授邹朝春教授同时指出,虽然MPSⅠ的治疗不一定能长期改善功能或疾病进展,但减缓疾病的进程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治疗获益。因此,对于MPSⅠ而言早诊早治,至关重要!令人惊喜的是对于MPSⅠ的治疗,目前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批准治疗MPSⅠ特效药重组人IDUA(拉罗尼酶)年6月在华获批(美国、欧洲均在年就已批准)。其实早在年,北美指南中就明确推荐,对于2岁以上的MPSⅠ患者优先推荐ERT。年的欧洲指南中也明确指出:

对于年龄2.5岁的MPSⅠ型患者应优先推荐ERT;

对于年龄≤2.5岁且为亚重型MPSⅠ型患者优先推荐ERT。对于神经系统受累且有合适的供者,也可考虑进行HSCT;

年龄≤2.5岁的重型MPSⅠ型患者优先推荐HSCT。

年欧洲指南年发表于Pediatrics的关于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III期扩展研究显示:

所有患者的尿液GAG(uGAG)水平下降,其中在治疗的前12周,患者的uGAG就迅速下降60.5%然后逐渐趋于平稳;

73%的患者FVC%预测值有改善或保持稳定;

快速持续减少肝脏体积,Ⅲ期扩展研究结束时,95%的患者达到正常肝脏体积;

在治疗第26周时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6MWT)平均增加38米,另3.5年扩展研究证实78%患者6MWT得到改善和保持稳定。

在5岁MPSⅠ患者中,拉罗尼酶治疗可有效降低尿液GAG和肝脏体积。经治疗13周后,生物标记物尿液GAG水平下降幅度约50%;而在经治疗52周后,患者肝脏边缘缩小69.5%。同时,ERT治疗还可有效降低左心室肥厚,在所有52周数据的患者中(n=17),从基线到第52周的平均LVHZ评分变化为-0.9(下降11.3%);在基线LVHZ评分2分的患者中从基线到第52周的变化为-1.3(下降28.7%)。此外,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的多国研究结果还证实,对于2.5岁开始治疗的重型MPSⅠ患儿的认知功能增加,其速度与健康儿童相似。最后,邹朝春教授总结,MPSⅠ型诊断需通过临床、生化指标、酶学评估、基因检测来进行。拉罗尼酶治疗带来全身临床获益、可延缓MPSI疾病进展,在HSCT围术期使用可改善躯体症状降低移植风险,从而改善生存率。

专家讨论

随后,在医院孟岩教授的主持下,来自中国医医院的邱正庆教授、睢瑞芳教授,来自医院的杨艳玲教授、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刘嵘教授、来自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张文教授,以及王坚敏教授、张惠文教授一起就MDT多学科团队在MPSⅠ诊疗管理中的地位和各中心进行了经验分享。

专家讨论环节

邱正庆教授指出,对于MPSⅠ患者对症治疗、改善预后、缓解症状更为重要,MDT多学科专家联合诊疗是这类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的必需条件。睢瑞芳教授则指出,由于MPSⅠ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全身症状,就诊时对于眼科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ianiyaa.com/lshg/30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