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问题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如果有,那就来两杯。
奶茶不仅在中国很火,最近日本也流行中国奶茶了。随着coco、贡茶等品牌纷纷在日本开店,掀起了日本全民排队买奶茶喝的热潮。
其实不只是茶饮,近年来中式餐饮也在国外频繁亮相,比如小肥羊、海底捞、沙县、外婆家、阿香米线等不少本土餐饮品牌相继走出国门,在海外开店。
近年来,面对国内餐饮市场的激烈角逐,生存压力日益增大,不少品牌选择进军海外市场,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开放,中餐品牌出海或成趋势。
针对以下几个问题,通过阅读你将获得答案:
1、本土餐饮品牌在国外发展如何?
2、为什么本土餐饮品牌在海外火爆?
3、小肥羊、阿香米线等一批出海餐饮代表品牌是如何在国外开疆扩土的?
4、为什么本土餐饮品牌没有出现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巨头连锁品牌?
5、餐饮品牌出海时,如何做好本土化?
中餐出国的“前世今生”
早在十九世纪初,由于当时中国移民们吃不惯国外食物,对中餐日夜思念,为了给华人同胞创造一个吃家乡饭的地方,有一部分人开起了中餐馆。但这些中餐馆的经营者基本属于小作坊,不懂专业的烹饪技术,主要针对中国同胞做些家常菜,品种少,客单价也不高。
大部分经营者没有品牌意识,在短暂的运营后就渐渐消失了。这是中餐第一次掀起出国潮,但在外国人看来,当时的中餐是廉价、低端的食品代表。
而后八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以东来顺、全聚德等品牌为代表的老字号带着“壮哉中华美食,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走向了国外,中餐“出国”热潮再度掀起。
但这些像温室里的花朵一般的老字号由于对海外市场了解不充分、选址不严谨、又缺乏创新和市场竞争的经验,几乎全军覆没。
年-年,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外餐饮品牌纷纷瞄准有巨大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的中国市场。
同时,也有一批发展不错的本土餐饮品牌开始占领海外市场。
海底捞、眉州东坡等连锁品牌积极进军海外市场,但由于缺乏对当地市场和法律的了解,比如海底捞的特色服务被怀疑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而导致大面积亏损。眉州东坡在美国投资超过万美元,却依然连年亏损,最高峰时月亏损额高达数十万美元。
第三次出国潮也以失败告终。
年开始,中餐出海迎来了第四次大浪潮。吸取了前三次出国失败的经验,第四次出国潮,中餐品牌一改往日只针对华人群体的客群定位,开始对标中高端消费客群,拥有强烈的品牌和创新意识。
比如日本东京的马子禄牛肉面开业第一天店内就被日本人占据了大面积的位置,而大董在开放网上预定后更是做出2小时内收到个订位的成绩。
除了吸取前三次的失败经验,第四次出国潮的成功也离不开外部因素。
随着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口味变化越来越快,这就要求餐饮品牌要有不断创新和研发多品类餐品的能力,选择出海的餐饮品牌都是在国内发展不错,具备一定实力的,所以在餐品方面还是能保证品质和品类的。
“一带一路”政策让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出国工作学习和旅游的人群日益增长,消费人群基数变大带动中餐消费需求旺盛,这也是第四次中餐能出海成功的重要前提。
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