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m.39.net/pf/a_6169151.html
(G.10)最忠心的助手—柯克
年4月,李文斯顿最忠心的助手柯克染病,接着查尔斯也病倒了.李文斯顿驶船送他们到河口,让他们搭船回国.李文斯顿非常欣赏柯克,称之为“生命中毫无惧怕的勇者”.论到生于年的柯克,他从小就喜欢植物学和探险.他自爱丁堡大学医学系毕业,并以植物医学的研究,担任加拿大大学自然历史系的系主任,后来听到李文斯顿的东非呼声,义务加入探险队.在赞比西河探险中,柯克写道:“一直非常的想家.但是李文斯顿希望我留下,我就留下,因为李文斯顿若不是真有需要,就不会求人.”柯克返回英国后,与李文斯顿的好友杨格、威尔逊和印度总督富力里爵士合作,继续为废除非洲内陆的奴隶贩卖而努力.柯克与李文斯顿的分开,仿佛是非洲探险之力量的分散,但事实上却是反对奴隶之力量的扩张,为同一个目标而持续努力着.李文斯顿在非洲注意的是奴隶贩子和阿加瓦族的攻击,柯克认为这些人只是贩奴集团的兵卒,整个贩奴集团的背后还有一个主帅一直没有出现.柯克深入调查,竟发现这个幕后主脑是回教世界的领袖巴格徐.这是一个异常惊人的发现,一个宗教与政治的领袖,竟然同时操纵一个世界上最残忍的活动.柯克将完整的发现报告交给英国议会,但议会不敢采取行动,因为苏丹这个回教国是英国的经济盟友,又是协同英国对抗俄国的军事同盟.柯克、富力里等人仍继续努力,他们根据英国大政治家威尔伯福斯于年所推动立法的“废奴法案”,要求对回教的苏丹给予制裁.可是英国政府基于政治因素而置之不理.(G.11)最早的黑人自治区
柯克离去后,英国海军的舰长爱德华·杨格加入李文斯顿的探险队.李文斯顿对他说:“我没有钱聘付像舰长这样职位的高薪.”他回答说:“没错,聘请我的薪水不是一般人所能付出的,所以干脆免费算了!”实际上,杨格并没白白的工作,因他将获得上帝支付的“最高薪水”(林前15:58).年7月,阿加瓦族前来攻击西瑞河难民营,但被杨格舰长用他所带来的大炮吓退.李文斯顿认为待在西瑞河畔很容易被攻击,不适长期居留此地,难民营中有个土著说:“尼亚萨湖西边有一条隆加瓦河,是人迹罕至之处.”李文斯顿认为或许这是一个安置难民的理想区域.年8月,李文斯顿、两位宣道士和几位难民营土著驶船北上西瑞河.李文斯顿写道:“跟随上帝遇到困难,就像面对阳光会有影子般的平常.”到了隆加瓦河口,李文斯顿和随行的人改行陆路,他们爬上1千公尺高的尼亚萨高地.李文斯顿发现隆加瓦河高原虽然寒冷,可是只要有衣服保暖,低温反而可以减少蚊虫与疾病.过后,李文斯顿就将西瑞河畔的难民收容所移到此处,成立两个新的村落“爱之谷村”和“李文斯顿人村”.年,“李文斯顿人村”经历一场福音大复兴,许多土著悔改归主,并组成“李文斯顿人布道团”.在上帝的带领下,“李文斯顿人村”逐渐发展成一个黑人土著的自治城市,此乃李文斯顿多年的期待,非洲人必须产生自治式的管理,证明非洲人不是只能在“原始部落”与“被人奴役”中选择其一.今日,如果你翻开非洲地图,依然可以找到“李文斯顿人”这个非洲最早的黑人自治城市.(G.12)海外布道为了使命
年11月1日,李文斯顿的探险队驶船返回修庞加.途中,他听到英国外交部派来的官员陶恕(或译“陶泽”)在等候他.12月中旬,李文斯顿与陶恕会面.陶恕说:“赞比西河探险与拓垦损失太多金钱,牺牲太多性命.撤出赞比西,关闭难民营.”李文斯顿写道:“海外布道与政治人物看事情的眼光完全不同.政治人物做事是为了方便,海外布道是为了使命.政治的决定是各方面妥协的结果,海外布道是单单遵照上帝的呼召.政治人物没有长远的目标,只考虑到下一颗拦阻的石头,海外布道是永恒尊贵的使命,为此会搬去路上每一颗绊脚的石头.”可是李文斯顿有“领事”的头衔,就必须听命行事.他终于发现起初接受官职是项错误.年5月1日,李文斯顿将西瑞河畔与修庞加难民营的难民北移到尼亚萨高地之后,便上船离开赞比西河口.他没有跟随英国官员陶恕由好望角回去,他与一些船员驾着12公尺长的“尼亚萨女士号”蒸气艇,朝向4千公里外的印度西部港市孟买驶去.这次的印度洋之旅实在是一个冒险,途中几度遇到惊险万分的暴风雨.6月13日,李文斯顿终于平安抵达印度的孟买.他支付船员与7个赞比亚(或译“尚比亚”)人之后,还为他们找到工作.6月23日,他与随行的木匠柯立尔转搭船只回返英国.李文斯顿写道:“我的心仍在期待为着土著永久的福祉,继续有所贡献.我过去在非洲所做的似乎毫无结果,我在自己的国家又无事可做,我的一生是否虚度在斗拳打空气里?我是否在从事一场永远不能完成的任务?也许我再如何努力做也是不够,但我可以为后来的人留下一些非洲的记录.愿上帝使我的心更紧紧地跟随他,愿他为我开前面的道路.在返回的路程,他们经过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转搭船时,李文斯顿遇到一位年轻的阿拉伯商人辛格(另译“辛革”)与他在埃及新婚的妻子.他们正要前往法国度蜜月.在船上,李文斯顿把福音传给这对新婚夫妇,结果他们悔改信主.李文斯顿开始想,上帝既然可以感动阿拉伯商人归主,过去他一直反对阿拉伯奴隶贩子,那为何他没有想过将福音传给他们呢?(G.13)与家人和老友会面
年7月23日,李文斯顿抵达伦敦港口.隔天,他到外交部解除“非洲领事”的职务,并向英国首相报告非洲赞比西河所遭遇的问题.7月底,李文斯顿回到苏格兰与家人、老友会面.李文斯顿写道:“母亲看到我时,一时认不出她的儿子.我看到小女儿安娜,她是一个快乐的好孩子,她给我看她最喜欢的东西—一个红色的钮扣.我们一起走路到隆敦博士的家中,谢谢她对我母亲和小孩的照顾.”隆敦是位医学博士,在汉米尔顿教会聚会,过后担任这个教会所成立的学校之校长.隆敦唯一的要求,是期望李文斯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演讲.这是李文斯顿第二次返国时,接受的两场演讲邀约之一,他拒绝了其他所有演讲,为要留下时间与他的孩子相处.李文斯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题是:“敬畏上帝与努力工作”.另一场演讲是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小教会—汉米尔顿教会.在连续4天的聚会里,李文斯顿讲关于年轻人所需要的四项基本装备:“以纯正信仰为一生的不变根基,以真理为自己生命的特质,爱你的邻舍,与喜爱周围的大自然.”(G.14)李文斯顿的儿女们
8月3日,李文斯顿与他在校寄宿的三个孩子艾格尼丝、多马、奥斯维尔团聚.李文斯顿的大儿子罗伯特(另译“罗勃特”)已经离家出走.罗伯特自小就不喜欢读书,喜欢四处闲逛,连隆敦博士和李文斯顿的老友杨格也管不住他.罗伯特中学没念完就辍学,过后前往非洲库鲁曼,也当船员进行探险,后来到美国波士顿加入林肯总统的北军.后来评击李文斯顿的人,最喜欢以罗伯特的离家参战,责备李文斯顿只顾海外宣道,忽视对罗伯特的照顾.罗伯特也的确是李文斯顿心中的一根刺,使他长期心中作难.罗伯特在军中给父亲写信道:“我不再期待你对我有任何的喜爱.写信给你,只是告诉你,我现今的所在…我知道曾有许多人照顾我,我欠他们很多,所以我偷钱离家出走,并不是他们的错,我已经改换了自己的姓,免得在军中被人认出是你的儿子.我想我过去恶劣的行为,不配拥有李文斯顿这个姓氏…我已经参加过一场剧烈的战役,与两场小战役.…我相信是上帝的眷顾,使我冷静作战,我捕捉了几个俘虏.…下一场战役,可能会更激烈.虽然战争并不能满足探险,但是如果我能再有机会,我将不再轻易放弃受教育的权利.我想过去拥有太多祝福而不自知.医院中,持续发着高烧.”罗伯特康复后,再加入战役.年11月,北军兵败,罗伯特受伤被俘,12月5日死于俘虏营中.李文斯顿听到消息后非常伤心,他写道:“我现在如果还年轻,也会加入林肯的北军,为解放黑奴而战.”李文斯顿的第二个儿子多马,从小就有肾脏病,健康状况不好.但是也喜欢旅行探险,后来在26岁时,病逝于埃及.三儿子奥斯维尔,过后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并担任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主任秘书.大女儿艾格尼丝后来嫁给布鲁斯,继续父亲李文斯顿拯救与扶持非洲土著的工作.最小女儿安娜后来嫁给威尔逊,成立“深海渔民协会”,专向渔民传福音,夫妇俩也成为海外宣道士(宣教士),到非洲狮子山共和国宣传福音.(G.15)研究人却不关怀人
李文斯顿返国后,才发现“伦敦宣道会”已濒于解体危机中,不仅是支持海外宣道的奉献经费锐减,并且海外宣道也受到诸多责难.李文斯顿挺身而出,与责难者辩论,例如当时的人类学家科伦索博士提出:“传福音给非洲土著是破坏他们的传统文化.”李文斯顿即刻答道:“你的论点仿佛尊重土著的传统文化,其实是不爱现今活在非洲大地上受苦土著的生命.”张文亮博士评述道:“这是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很容易堕入的陷阱,将土著的现今生活与过去文化剥离,甚至用学术之名,以古文物的学术研究,期待僵化现今的土著生活,去满足他们的研究环境,而从来不去爱护与关怀现今土著的生活.”法国文学在当时非常流行,有个前卫的法国诗人在演讲中就提到:“海外宣道是一种荒谬的谎言,以西方先进去欺骗愚昧的土著.”李文斯顿的答辩非常精彩,他答道:“海外布道是帮助土著的心灵,除非你不相信土著有心灵的存在,不然你必须肯定福音对土著心灵的帮助.而且你论点的前提是认为土著比较愚昧,我认为你这是侮辱土著的尊严.自认站在文明高阶的人,应该走下你的台阶,与土著站在相同水平的台阶上,看着他们是如何地被西方的经济扭曲.”也有人声称:“海外布道不过是满足英雄式的个人崇拜.”李文斯顿立刻提出:“当海外宣教士在大沙漠中濒临渴死,或迷失在森林中濒临饿死,即将渴死或饿死之人有什么英雄形象?那种惨状有什么值得崇拜?那是信心的极限,不断仰望上帝‘将今日的饮食赐给我们’.”当时更有神学家提出:“根本不用去海外传福音,只要经历长久的时间,福音自然就会逐渐传出去.”李文斯顿却指出:“收庄稼是收割者的责任,传福音是基督徒的责任,不是‘时间’与‘自然’的责任.”濒临解体的“伦敦宣道会”已经无法支持李文斯顿再进入非洲,英国政府想资助他.可是,由于上一次的经验,李文斯顿拒绝英国政府的经费支持.(G.16)探测尼罗河集水区
年1月5日,李文斯顿收到“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长莫金森爵士的来信,请求他探测尼罗河的集水区,并答应支付探险费用2千英镑,与他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费用.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全长6,公里,河流发源自非洲内陆.尼罗河的流量非常大,而且终年不枯竭,开始在埃及和苏丹境内,年降雨量仅有25公厘,假如没有尼罗河的给水灌溉,几乎是沙漠一片.那么,尼罗河的水量从哪里来呢?水是经营整个北非、东非与中非的命脉,了解尼罗河集水区将是维持非洲人用水的关键.这个集水区应该就在非洲的内陆,而最了解这个两地区的人,就是李文斯顿.年1月7日,李文斯顿回信道:“我继续往前,是为了到未知之地布道,而不是为了地理科学的探知.”他拒绝皇家地理学会的捐助,可是却肯进入该地.他在日记中写道:“布道是我的责任,探险是为了接触更多的土著,地理侦测只是传福音的切入点.”基于上次赞比西河探险的经验,李文斯顿要求独立作业,不受皇家地理学会的支配.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与世界各地的探险队员皆知,此乃极其危险的任务,未知的土著、残暴的原始种族、冷血的奴隶贩子、致命的瘟疫、泛滥的河水、野生动物的攻击.一进入那地方,即与外界文明世界完全隔离,普世除了这位海外宣道士之外,任何人进入该地事实上是项“自杀任务”.李文斯顿期望植物学家柯克与他同去,可是柯克才刚结婚,无法同行.李文斯顿决定独自率领非洲土著进入.上帝透过李文斯顿的老友杨格在苏格兰登高一呼,募集了3千英镑,成立“李文斯顿布道基金”,支助他到未知之地设立布道所的费用.(G.17)非洲之旅撒种之旅
同年4月15日,李文斯顿出版他的第二本书《赞比西河与其支流》.著名的生物解剖学教授欧文看了这本书后评述道:“李文斯顿的旅行记录,将成为自然科学史上不朽的著作.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旅行记录,他将旅行当作撒种之旅,努力且持续地将生命的种子,撒在非洲土著的心田里.也许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撒种的果效,不过这显示在他非洲之旅的背后,对上帝有一颗独特的信心.他书中描述非洲的见闻,自然科学的研究,周遭环境的观察,像是给读者一篇又一篇单纯、细腻的讲道.他的文字表达充满着行动,在每一个仇恨之处,看到了赦免;在人与人的猜忌之处,看到了信任;在虚谎的陷阱中,看到了承诺;在行为败坏之处,看到了高贵.没有一本旅行记录,记录了这么多旅行者与当地人在真理与爱里的互动.所有把人生当成一场探险之旅的人,应该看看李文斯顿所做、所说、所写的,像是一个指南针,准确指出正确的方向.读这本书,是一场丰收.”这本书在出版一周之内,就卖出了5千本.李文斯顿将售书所得,在银行里设立一个教育孩子的专户基金.李文斯顿在此书中,也提及在非洲成立一所“音乐学校”的理想,让土著以自己的乐器与风格,去表达非洲的音乐.李文斯顿过后在印度将“玛罗勃特”号汽艇售得的2千3百英镑,与在印度的基督徒所捐的3千7百英镑,一同存在银行里,准备成立这所非洲音乐学校,怎么也没料到后来这间银行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在银行业者的眼中,李文斯顿不过损失6千英镑,但是设立非洲音乐学校的美好理想,以及培育非洲音乐人才的机会却以此葬送了.无论如何,上帝允许这事发生必有美意,或许上帝不要李文斯顿为音乐学校而分散精神、时间和体力,因为上帝给李文斯顿的呼召是传扬福音;专注在拯救灵魂的事业,才有永恒的价值.(G.18)成为周围人的祝福
李文斯顿除了写书与出书之外,把所有时间花在与家人团聚.他带孩子们去爬山钓鱼,参观动物园,逛博物馆,听音乐会.他的女儿艾格尼丝过后回忆道:“父亲经常带我去钓鱼,我常想如果他没有去当海外宣教士,他将会是英国最会钓鱼的人.”小女儿安娜也回忆说:“父亲给我最珍贵的礼物,是一个黑色的洋娃娃.当我抱着洋娃娃到学校时,同学们都笑我的洋娃娃不是白色的.我在成长时期中常想,为何父亲送我这么特别的洋娃娃?我想我后来明白了.”原来李文斯顿的心意是要女儿安娜自小便对黑人(特别是非洲的土著)产生好感,以便长大后能跳出种族藩篱,以宽广的心去接纳和帮助他们,这为她日后与丈夫同到非洲传福音奠下稳固的基础.6月19日,李文斯顿的母亲病逝.8月19日,李文斯顿离开英国,前往非洲寻找尼罗河的集水区.离家前,李文斯顿为孩子们祷告:“无论你们一生遭遇任何事,愿上帝的大能保守你们,使你们成为周围人的祝福.愿上帝使你们恨恶一切的无聊与虚伪,并成为优秀的人,以助人为乐.当你们为此祈求时,愿上帝将更多的丰富赐与你们,愿主祝福你们.”
——————
《李文斯顿传-深入非洲三万里》(1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