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爱乐他30岁准备提早退休,靠写歌

------Artoast·面包爱乐------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作曲家威尔第”词条,有一个关键词瞩目——earlyretirement(提早退休)。年,刚刚30岁的威尔第有了一个小小的人生目标——意思意思赚点钱然后早点退休回村里养老吧。

一般来说,个人简历容不下太多废话。在威尔第创作灵感源源不断的闪光人生中,“退休”,尤其是“提早退休”,竟拥有一席之地,很不简单。看来,对退休生活的向往似乎是威尔第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心路历程。威尔第想提早退休是怎么回事呢?威尔第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一个写了27部好妙棒歌剧的史诗级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想提早退休,其实就是威尔第不想上班了,大家可能会很惊讶威尔第怎么会不想上班呢?毕竟威尔第是公认的“劳模”,78.4%的人生都花在打工上了(88年中有69年创作记载)。但事实就是这样,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下吧。*小面包注释:此处的“27部歌剧”指威尔第成功上演的歌剧,不计未演出或未完成的遗珠,不计威尔第修改升级后再演的2.0版本,不计翻译后再演的外文版本。若计入,则至少有37部。如果小面包数错了,不可以怪小面包,只能怪威尔第写得太多,又改得太多。作为一个早慧的天才少年,威尔第8岁在村口教堂弹风琴赚钱,13岁开始作曲。乡绅资助他从乡村小镇布塞托到国际化时尚中心大都市米兰学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让他大受震撼。19岁那年,威尔第投考米兰音乐学院,学院以“超过入学年龄”为由给他发了拒信,实则是看不起小镇孩子的野路子技法,觉得他钢琴弹得不咋地,没有学院派技术内味儿。几年后的米兰音乐学院:好在斯卡拉歌剧院的乐师文森佐·拉维尼亚(VincenzoLavigna)独具慧眼,把他招入门下。乐师听起来是普普通通底层员工职位,其实不然,再怎么说也是世界最顶级歌剧院的乐师啊,至少也是扫地僧级别。尤其是,拉维尼亚根本不是普通乐师,而是斯卡拉专司羽管键琴且创作了10部歌剧和2部芭蕾舞剧的大师,同时还在米兰音乐学院任教。虽然拉维尼亚创作水平一般(他的第一部歌剧就是他最好的作品了,后劲不足,出道即巅峰),但是教学水平杠杠滴,向威尔第倾囊相授对位法。威尔第在斯卡拉看了不少歌剧,老喜欢了,所以也想写写看。于是他就这么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啊写了好多年……过了些年,威尔第憋出了第一部歌剧《罗切斯特》,但是很遗憾没有上演。所以一般把年首演于斯卡拉歌剧院且大获好评的《奥贝尔托》视为威尔第的首部歌剧。看完《奥贝尔托》,斯卡拉的经理巴托洛梅奥·梅雷利(BartolomeoMerelli)当场下单,订下三份委约新作。威尔第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喜歌剧《一日国王》。不幸的是,这一时期,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相继离世。他很有职业操守,坚持完成这部作品。可是,在极度哀伤中诞生的喜歌剧实在喜悦不起来,于是《一日国王》在首演后收获一片差评,自此石沉大海。这年,威尔第27岁,尝尽人生百味,看透人间冷暖,万念俱灰,第一次萌生了退休的念头,甚至付诸行动,直接宣布封笔。前面签下三部新作独家合约的斯卡拉经理梅雷利:——这才交了一篇稿呀。好在,梅雷利做领导前是编剧兼导演出身,而且上作曲班的时候和多尼采蒂是同学,所以他对艺术家别别扭扭的性格——梅雷利呕心沥血风餐露宿苦口婆心地劝说威尔第:“你之后还要写25部传世歌剧留名青史呢,它们分别是《纳布科》《伦巴第人》《埃尔纳尼》《福斯卡里父子》《圣女贞德》《阿尔齐拉》《阿蒂拉》《麦克白》《强盗》《海盗》《莱尼亚诺战役》《路易斯·米勒》《利哥莱托》《斯蒂费利奥》《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西西里晚祷》《西蒙·波卡涅拉》《假面舞会》《命运之力》《唐卡洛》《阿依达》《奥赛罗》《法尔斯塔夫》,现在才完成了2部,这可不行哩!”而且——于是威尔第——那时,意大利歌剧的创作周期一般是酱紫的:首先脚本作家(也就是编剧)构思基本故事,接着作曲家作曲。梅雷利挺狡猾的,把一个别人不要的本子给了威尔第,为之后两人的决裂埋下了伏笔。*小面包注释:别人不要的剧本是真的。两人决裂也是真的。不过这个因果关联是我乱编的。这个本子就是脚本作家泰米斯托克莱·索莱拉(TemistocleSolera)根据《圣经》中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故事而创作的《纳布科》。梅雷利最初邀请的作曲家是虽为德国人但很会意大利歌剧那一套的奥托·尼古拉(OttoNicolai),维也纳爱乐的创始人之一,最有名的歌剧是改编自莎士比亚同名戏剧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不过,尼古拉拒绝了。梅雷利这才找上威尔第。威尔第也不肯接单。在那个没有电子邮件退稿只能亲笔书写手稿的年代,威尔第还是很尊重脚本作家的手稿的,又不能扔了,于是约了梅雷利当面归还。但是鬼才梅雷利不接受拒绝。他飞速把手稿塞回威尔第的包包,飞速把威尔第推出办公室,飞速把门关上。威尔第嘴上说不想接单,其实他已经看上了这个本子。只因他瞄到一句歌词: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Vapensiero,sullalidorate)。这一眼,有亿点点动心,就再也移不开了。年,《纳布科》在斯卡拉的首演引起了轰动,当年斯卡拉新演出季立刻加了60场排期。年斯卡拉歌剧院NelloSanti导演版本《纳布科》梅雷利的好友多尼采蒂看完《纳布科》,在一封信中连声赞叹“歌剧界后继有人”,还亲自执棒指挥《纳布科》在维也纳的演出。当初拒绝为《纳布科》作曲的尼古拉酸到信口开河口不择言口吐芬芳:“这谱子是驴写的吧?”不过无人在意他的评论。这年,威尔第29岁,不仅重回乐坛,还升咖了,跻身超一线顶流作曲家之列。年,《伦巴第人》在斯卡拉首演。自此,威尔第交完了斯卡拉的三份订单。他和梅雷利的矛盾也积攒到了顶峰。这次演出,不仅布景、服装都不到位,而且乐手太少,没有满足威尔第的大乐队编制要求。威尔第发誓再也不踏上斯卡拉的舞台,也再也不要和梅雷利讲话了。两人一拍而散。此后长达44年,威尔第的歌剧首演都完美避开斯卡拉,直到他的最后两部歌剧《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似乎是他和斯卡拉多年恩怨情仇的和解,亦是他一生辉煌职业生涯的首尾呼应。好吧,说了这么多《纳布科》的故事,回到“退休”的正题。威尔第认定《纳布科》是自己艺术生涯真正的开端。此后威尼斯凤凰剧院、那不勒斯圣卡洛剧院、巴黎歌剧院等顶尖剧院的邀约纷至沓来。高产的威尔第每年有一两部新歌剧问世,且部部爆款。实在是太累了。纵然是威尔第这样天赋异禀的年轻人,也扛不住这样的工作强度。一般介绍作曲家,会以早期、中期、晚期来分类创作历程和作品,但是威尔第别具一格。他把自己最黄金的创作时期称为“苦役期”(galleyslave),始于30岁那年,他第二次萌发退休念头的时候。但是——威尔第素有“意大利的宫崎骏”之称,隐退没几天又复出上班了。重新上班的他————从之前的宗教、历史、传说,扩展到文学作品。事实证明,文学改编是非常适合他的领域,因为他极为擅长表现世俗人情和社会现实,而文学名著中有更多的情感表述,因此他可以无缝衔接地将文学中人物的真情实感转译为纯粹的音乐。莎士比亚、席勒、雨果、拜伦、伏尔泰的作品,他都尝试了改编。他本人对《弄臣》很满意。这部歌剧的作曲只花了40天。他写着写着就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这会成为爆款,于是千方百计不让别人偷去。为了保密,他把一个唱段的乐谱捂到演出临近才交给演员和乐团。得亏演员和乐团视唱和视奏水平高,就这么上场了。那唱段就是“女人善变”。果然火得不要不要的。在威尔第身处的时代,作曲家地位虽高,但是工作强度超级大。作曲家在一部新歌剧制作中有很大的话语权,类似于制作人,不仅要负责作曲,有时还要负责决策或深度参与剧本创作、歌手选角、乐队排练、演出场地、乐谱出版等。而剧院只要付钱就完事了。这在现代,是需要一个大团队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即便如此,话语权比不过决策权,甲方爸爸说要增减剧本内容或者换演员,作曲家也不能咋滴。此外还有严格的剧本审查制度。总之,压力重重。贝里尼、多尼采蒂……这些音乐圈的翘楚,大多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在威尔第16年的“苦役期”(-),据不完全统计,意大利大概有多部歌剧诞生,竞争极其激烈。里面有16部新作和4部升级改编作是威尔第的。红,是有代价的。威尔第用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歌剧界最高峰的王座。*小面包注释:威尔第的“苦役期”有多种算法,开头有从年《纳布科》爆红算起的,也有从年斯卡拉三部曲结束后算起的;结尾有算到年《弄臣》后或年《茶花女》后或年《假面舞会》前的。这里根据维基有威尔第信件引文的版本算。如果认为小面包算的不对,不可以怪小面包,只能怪威尔第太苦。年,威尔第跟未来的第二任老婆斯特雷波尼(Strepponi)说:“宝,我想退休了。”前面说过威尔第赚了钱就买地,所以他买了不少地、盖了不少屋子,满脑子想着种田。最著名的一块是“威尔第别墅”(VillaVerdi),就在他老家附近,年开始他和斯特雷波尼搬到这里。他还蛮会选的——买的是阿加塔地区的地皮(SantAgata,皮埃蒙特那块儿,意大利最好的葡萄酒产区之一(不过意大利有不好的产区吗?))年,他写信给朋友:“我现在啥也不整,不读书不写歌,玩玩农业活动,玩玩马,躺平了。”不过,直到长达16年的“苦役期”结束,威尔第也没有退休成功。有些人表面上什么也不想干,背地里接了好多单子。不仅意大利本地人求他写,法国人和俄罗斯人也不放过他,甚至还有埃及人……真的是名望远播海外啊。年,威尔第完成了埃及人民委约创作的《阿依达》。这部巨著汇集了他30年歌剧创作经验之精华,堪称巅峰。据说《阿依达》后来在威尼斯演出的时候,观众的呼声让威尔第谢幕了40次!(没想到谢幕是个重体力活)此后16年间,他再未创作新歌剧。看来,他真的退休了。威尔第快乐地回村种田了,种得风生水起。20年前买的地皮如今已经是个大农场了,手下好多员工!然而,搁笔16年后,在妻子和出版商的劝说下,威尔第又写了起来,而且打破自己的记录。这便是年问世的《奥赛罗》,几乎达到天才的顶峰,足以比肩莎士比亚原著的高度。但他并未停笔,最终于年以《法尔斯塔夫》收尾,证明晚年的他仍然保持着取之不尽的创造力。他一生只写了两部喜歌剧。第一部是那年那月那日大败而归的《一日国王》,第二部就是大放异彩的《法尔斯塔夫》。这部诙谐热闹的喜歌剧中藏着他一生历经千帆后最哀切的悲悯,既是对生活最苛刻的揭露,也是最热情的辩护。这一次,真的是最后一部作品啦!他用写歌剧和运营农场的收入,资助了很多慈善机构,其中最有名的是他建立的“音乐家之家-威尔第基金会”(CasadiRiposoperMusicisti-FondazioneGiuseppeVerdi)。“Riposo”是“休息”的意思。这是一个专为退休音乐家建立的养老院,简称“威尔第之家”(CasaVerdi),坐标米兰。即便威尔第名望、财富、爱情全都有,但是他依然记得自己的同行们。当时的意大利音乐家没有养老金,生命在贫困中走向尽头。这是威尔第资助建立“威尔第之家”的初衷,希望艺术家同行们拥有体面的晚年生活。年12月16日,“威尔第之家”正式成立。年10月10日,9位音乐家作为第一批客人入住。这一天是威尔第的生日,但他已经不在了。这是威尔第要求的,他说第一批客人必须在他死后才能入住,因为他不希望有人跑来当面感谢他。起始资金来源于威尔第的音乐版权,这笔费用让“威尔第之家”运营到了年左右(可见威尔第真的赚的挺多的)。后续的资金来源于入住者支付的养老金(根据自己的能力支付即可),以及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威尔第之家”,音乐从未停止。入住者不仅有退休音乐家,也有年轻的音乐学生。年起,“威尔第之家”准备了20间空房,提供给18-24岁的音乐学院学生申请入住。年轻音乐家为退休前辈带来朝气,年长音乐家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雕塑家朱利奥·蒙特沃德(GiulioMonteverde)曾问威尔第:“大师,你最喜欢自己的哪部作品?”威尔第答:“我在米兰为退休音乐家而建的那座小房子。”年,威尔第在米兰逝世。尽管威尔第表示要低调点,但是约30万人倾城而出,自发参加为他举行的告别仪式。从意大利各地赶来的多名音乐家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齐唱《纳布科》中的“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威尔第刚开始落葬于米兰纪念公墓,一个月后被移入“威尔第之家”的庭院地下室中,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合葬,和他热心关照的同僚们永远同行。在米兰,所有人都知道“威尔第之家”在哪里。威尔第艺术歌曲《不要靠近那坟墓》Nontaccostareallurna-------------#面包唠嗑艺术家生涯#往期推荐

他比梁朝伟更会喂鸽子,竟成为英国王室认证的鸽王

大都会职黑20年:儿子病危,他不愿退票坚持去听音乐会

坂本龙一async演奏会:恰似满月温柔

奥涅金的房间

谈恋爱不如跳舞,皮亚佐拉的四时之气

鹦鹉小姐姚品:她用妖里妖气的性感粉画柔弱小动物

摇滚中年防油腻指南,这支乐队都给整明白了

男儿身少女心,刻画斯拉夫的叙事诗

红豆小面包

给您的小甜饼一块小甜饼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ianiyaa.com/zyjr/30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