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哈萨克人的儿子,我梦想着以良好的方式影响哈萨克人民。”当年接受采访时,年仅十岁的小迪玛希如是说。长大后,他把自己的歌声变成了钥匙,让那些闪动着灵晕的故事与历史,在无数人心中找到了归栖之地。
如果你也好奇这位年轻歌者身后的文化根源,或是那段马背上的古老文明,那么,嘘,仔细听——哈萨克的夜莺在歌唱。
RootedandRouted:《Daididau》的文化旅行
哈萨克斯坦诗人MagzhanZhumabayev写下《Daididau》,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这位诗人一生都在为国家前途奋力奔走:建立革命党派“阿拉什”党,立志推翻殖民统治,谋求哈萨克同胞的平等与自由。然而,这一腔赤子热血吹响了民族前进的号角,却无力主宰自己与深爱之人的命运——由于革命党人的身份,他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女友遵从家族命令,嫁作他人妇。
痛失所爱的Magzhan重新投身到振兴民族的大业中。好景不长,他又遭遇了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包括他在内的许多阿拉什党人被捕入狱,新婚妻子和儿子也在他入狱期间相继离世。接二连三的打击,使这个经年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在崩溃的悬崖边走了一遭,把斗士的铁血与命运的怆痛化作了灵感之花。在狱中,这位民族先驱者的诗歌和乐曲创作渐呈井喷之势,其中之一就是Magzhan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Daididau》。
“只要爱人的面容仍铭刻于心,世界就还是你的家。”百年后,哈萨克人世代传唱吟咏的《Daididau》跨越万水千山,第一次由哈萨克后生迪玛希呈现在中国的舞台上。在他柔美而不失坚毅的声线里,埋藏着一种早已被现代生活忘却的质地,一种超然于时空之外的隽永。
《Daididau》带给人们的,是初见时的淡金色,“烟笼寒水月笼沙”。稳定的颤音从头持续至尾,在如不在,轻轻地,但也执着地摇晃了整首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让人坐在地上想起地球的自转,“巡天遥看一千河”。迪玛希用惊人的控制力保持了颤音频率的始终完美,让人倾倒其中,感叹“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运中”。
在这首歌里,他把自己变成了一种背景,在以人力的艺术模拟自然,处理了亿亿兆比特的信息流后,输出清风、明月、沙砾,在风中颤抖不止的星;输出别离、失陷、宿命,“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Daididau”是一句无实义的感叹词,哈萨克语中最常见的辅音之一,与三个常用的元音相连,反复咏叹,所有可说的不可说的,都只能融化在一个再平实不过的语气词里——“悲伤的心,你又让我从何谈起”。
《Daididau》是迪玛希演唱次数最多的哈萨克民歌之一。从幼年时期,到初露锋芒的少年时期,再到南征北战的世界巡演,迪玛希把自己的天赋、家教、成长、个性、情怀,全都倾注在了这首歌里。他变换了无数种演唱方式演绎这首歌,有少年时期轻灵温柔清澈如水版,有《歌手》舞台上苍凉唯美臻于圆融版,有纽约演唱会上的雄浑沧桑版,有一带一路音乐会上的交响乐顶配版,日日精进,不厌其烦。
他唱着这首歌斩获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音乐比赛大奖,唱给亲人、老师,唱给访问哈萨克斯坦的各国领导人,唱给世界各地的听众。与其说,这首歌陪伴迪玛希走过了他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如说它同迪玛希一样,带着自己的文化根系,经历了一场跨民族、跨文明的旅行。《Daididau》作为哈萨克民族文化的浓缩之作,是迪玛希的初心,也是他的归途。
当历史剥落了自身幽微的奥秘,它也留下一些“生的忧愁与憧憬”,以作福泽人间的密钥。记得《歌手》舞台上《Daididau》演唱完成时迪玛希的笑容吗?那样满足,那样幸福。哈萨克的小翅膀,要将歌曲诞生那夜的月光,洒在每一个人身上。也许人们在经历凄楚的爱别离和无何奈何的命运摆布,又无以抒发心中的忧愁时,一声平实又悱恻的“daididau”,会令他们天涯共此时。
哈萨克人心中的《梁祝》:《胡丝妮-霍尔兰》
““遇见你的那一刻,
我感觉所有的情歌,
都变成了星星,
镶嵌在我望向你的眼睛里…”
”在哈萨克族,有这么一首歌,带着纯净的忧伤与哀愁色彩,歌颂着扣人心弦的爱情。它的旋律凄美悠扬,让人沉醉其中,仿佛梦回草原之夜的初见情景。这首歌就是哈萨克著名民歌《胡丝妮-霍尔兰》。
《胡丝妮-霍尔兰》在哈萨克族人民心中的地位,正如《梁祝》在中国。经历过爱情悲欢离合的哈萨克人,无不对这首歌怀着独特的情感。
这首歌背后有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依萨的人要去提亲,带诗人叶思泰一同前去。当时叶思泰已经小有名气,当地人听说他要来,特意召集了当地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宴会,胡丝妮和霍尔兰两姐妹也在席间。或许是命运机缘使然,叶思泰与霍尔兰一见钟情。
叶思泰说,“见到霍尔兰的那一刻,我被她深深吸引,坠入爱河,我根本无心弹奏冬不拉,也无心歌唱,整日魂不守舍,霍尔兰同我也一样。”然而,这对情人中间横亘着一座无法逾越的鸿沟。一个富裕的“巴依”(哈萨克语对富人的称呼)想要纳霍尔兰为妾,送上了丰厚的聘礼。与叶思泰相遇之际,也是霍尔兰即将嫁为人妇之时;“从相遇的那一刻起,离别就已经开始”。
“我无法冲破高墙牢笼!我无法冲破高墙牢笼!”就在霍尔兰随接亲队伍离开的前夜,叶思泰决意带着霍尔兰私奔。不幸的是,私奔计划不慎泄露,一段真挚的爱情就此断送。从此,两人之间的高墙变成了不可逾越的断崖,他们终生再也没有相见过。
尽管命运没有赐给给叶思泰一份完美的爱情,叶思泰对于霍尔兰的思念之情却丝毫不减,甚至随着日月变迁愈加浓烈。整整五十一年间,叶思泰始终保留着霍尔兰赠送的戒指,临终时甚至请求带着它下葬。这份矢志不渝的情感孕育了《胡丝妮-霍尔兰》:
“胡丝妮,霍尔兰,
两姐妹难逃宿命,远嫁他乡!
两姐妹难逃宿命,远嫁他乡!
”这首歌的基调温柔且忧愁,叶思泰唱出的每个音符,仿佛都在倾诉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使闻者无不落泪。后来,哈萨克斯坦诗人木合塔尔·夏汗诺夫化用了叶思泰与霍尔兰的故事,写下了一首长诗《爱情的奇迹》:
““我曾经像大海爱恋着大海一样,
我曾经像高山凝视着高山一样,
爱了恋人霍尔兰整整五十一年。
我曾经与无数的长夜一道幻想,
我曾经登上无数的群山和峻岭。
我不屑一顾人间的幸福欢乐,
因为我的痛苦是那么甜蜜动人。”
”年,迪玛希在中国演唱会上重新演绎了这首《胡丝妮-霍尔兰》。歌声中清冷的失落与忧伤,像泉水一般拨动了每个人的心弦。他歌唱着叶思泰和霍尔兰的遗憾,也歌唱着铭刻在哈萨克人骨血中的情感。
“只要人类尚存一息,尚能目视,我的诗歌就会流传,并赋予你生命。”百年后,人们仍在传唱这首民歌,怀想从前车马迟迟的时代,与日月般忠贞不渝的情意。叶尔泰和霍尔兰早已离开人世,这段古老的爱情却在艺术作品中得以永生。
时光编写的人生总谱:《小黑鸟》
《小黑鸟》(Караторгай)是哈萨克斯坦著名音乐家、诗人阿汗·阔然木萨为纪念陪伴自己多年的一只猎鹰而作。最初驯养时,猎鹰的体型很小,又浑身覆满乌黑的羽毛,所以收获了一个可爱的昵称“小黑鸟”,这首歌也因此而得名。《小黑鸟》是阿汗·阔然木萨人生的最后一首作品,更是他颠簸起伏人生的缩影。
阿汗·阔然木萨年出生于前科克舍陶。在哈萨克民族,“赛热”通常指代绅士、骑士、优秀的作曲家和诗人,而阔然木萨无疑满足了成为“赛热”的所有条件。出生于富裕家庭的他深受父亲的宠爱,天生一副英俊面庞,天分极高,因在诗歌和音乐领域的杰出贡献被哈萨克人尊称为“阿汗赛热”。骏马、猎鹰和猎犬则作为“赛热”身份的象征陪伴在他的身旁。
“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阿汗赛热的人生并非一番风顺。他的发妻在生产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在游历途中,他爱上了美丽的姑娘阿克托可特,可彼时姑娘早已有了婚配对象,这段情感无疾而终。随后一系列广为传唱的诗歌——《白裙子》《阿吾加尔》《阿勒特巴萨尔》《恋人》,无不包含着他对爱情的执着与求而不得的慨叹。
““热情像善变的夏日之风
陷入爱情的人却一事无成
我妄图闯入爱情的海市蜃楼
却囿于早已干涸的沙漠之洲”
”告别了阿克托克特,阿汗赛热跨上伴随多年的骏马,带着他的猎犬、冬不拉和猎鹰,开始了漂泊流浪的生涯。因遭人嫉妒,他的骏马在赛马大会中不幸遇害。伤心欲绝的赛热为他忠诚的马儿写下了一曲忧伤的《库拉格日》。彼时,40岁的他不堪流言纷扰,开始了独居生活。
““生活常将我迎面痛击
唯有智者能看破这愤怒的源头
望贤者能将我点化,护我名望”
”对晚年的阿汗赛热而言,曾拥有的财富、美人和热闹都早已离他而去。离群索居,生活拮据,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当初和他一同游历四方的猎犬和猎鹰。时光荏苒,当年的猎鹰早已失去了羽翼锋芒。阿汗赛热原本打算将猎鹰放生,希望它在生命的最后享受翱翔天空的自由与欢畅,但老鹰只剩下在地面上空盘旋的力气,又因失了尾翅无法落地,最终直挺挺地坠落而亡。
看着多年的伙伴最终以这种悲壮而又无奈的方式结束了一生,回顾昔日辉煌,阿汗赛热在悲痛中创作了他的最后一首歌《小黑鸟》:
年,20岁的迪玛希重新演绎了这首《小黑鸟》。他用轻柔略带颤抖的音色唱着猎鹰的故事,泫然欲泣却又温情压抑。在歌曲结尾,以一飞冲天的E6“拟态”猎鹰的悲鸣,是全曲中最直接深刻的表达。诗人昔日的无畏与意气风发,如今的孤独离索,尽在其中。
“为赋新词强说愁”从不是打动听众的武器,真正心有所感,情有所承,听的人才会懂。迪玛希不仅完美地唱出了阿汗赛热对猎鹰伴侣的追忆与悲悯,更用声音画出了诗人饱含沧桑的人生旅途。听完这一曲《小黑鸟》,你会发现当初年仅20岁的迪玛希,演唱艺术正日臻成熟。
无名者的历史悲歌:《萨马勒山》
“后人把那一年叫做年。俄国沙皇用一纸征夫令,从草原夺走了成千上万的哈萨克人,把他们投入异国他乡的战场。
“然而对我来说,那段时间没有日夜,也没有时分。只有一步一步,踏在被铁蹄撕裂了的草原上,听到草原在脚下远远地哀哭。我转身欲回望,却被风沙迷住了眼睛。于是我在茫茫混沌中,听见了故乡流水般的长夜。毡帐间弥漫着奶茶的香味,马鞭抽打着狂风,月下的草原上有姑娘在歌唱。母亲的手,像抚摸熟睡婴儿的襁褓一样,从空中落下,抚摸着我布满尘土和血迹的脸庞。
“然而,在我所能触及的黑夜中,只有狼嗥与孤寂的銮铃声。我并不害怕战场。我知道,战场只不过是这场跋涉的终点。我害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将魂归何处。”
《萨马勒山》的创作者并没有留下姓名,只留下一首孤独的悲歌供后人怀想。唯一可知的是,他是一战时期被沙皇征发、徒步去往战场的25万哈萨克人中的一个,被迫抛下家中的父母双亲,从青春年少走到满面沧桑。无名者的悲歌,往往是最沉重的,因为他们以渺如一粟的生命,亲自负载着历史的重量。
自18世纪始,沙皇俄国侵入中亚,用武力和政治手段迫使哈萨克人臣服,在此地建立了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年,起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哈萨克草原;一年后,沙皇政府在二月革命的钟声中宣告崩溃。而《萨马勒山》中沙俄征发25万哈萨克人投入战争的暴行,就发生在年,天翻地覆的前夜。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屠杀、劫掠、奴役、起义、兵戈相见、骨肉分离,几乎成为笼罩这一历史时期的阴影。
迪玛希演绎的许多歌曲中,都有一双从高处凝望尘世的眼睛。然而这首《萨马勒山》,却是直接从历史的纵剖面上拔地而起,它讲述的不是天神从空中俯瞰尘世,而是一个负重的灵魂登上高地回望故乡。
“萨马勒山”——开头的呼唤有石破天惊之美,下一个乐句则转入低回的倾诉。如此强弱交替,使得叙事情绪波澜起伏。这注定不是一首停留于苦难表象的曲子,而是在高昂与沉郁之间徘徊激荡。这一主题反复呈现之后,吟唱开启。这时,迪玛希的歌声穿透了苦难,建立起一种超越性的表达,引起史诗般的联想——他借一双受难者的眼睛,望穿了整个民族的历史面貌。
这种辽阔的悲怆之美,若非心怀大格局的歌者,是无从创造的。迪玛希歌声本身的高华、洗练,本身也带有一种洞察力:它照亮了历史中无名者的群像,把粗粝的苦难酿成了一饮即醉的醇香。
融化种族界限的古老情歌:《杜达尔》
《杜达尔》(Дудар-ай,又译作《杜达尔与玛利亚》),或许是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哈萨克民歌之一。它的中文版本《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上世纪中期经王洛宾重新改编和填词,国内许多歌手如李谷一、韩磊、蔡琴等都曾演唱。
《杜达尔》讲述的是俄罗斯姑娘玛利亚·加果尔(МариямЖагор)与哈萨克小伙子都山别克(Дуйсен)的爱情故事。“杜达尔”在哈萨克语中是“乱了的头发”的意思,传说当时都山别克留着长发,因此人们戏称他为“杜达尔”。玛丽亚是出生于阿克拉莫的年轻护士,从小精通哈萨克语,与都山别克互生情愫。玛利亚的俄罗斯族家人不愿她嫁给一位哈萨克青年,但终于被这对异族年轻人之间超越种族界限的爱情打动。几经磨难波折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可惜可叹的是,仅仅一年后,都山别克就不幸去世了。玛利亚在晚年垂老之际,回忆起昔日的爱人,写下了这首歌曲。她原名玛利亚·叶戈尔瓦娜·瑞奇娜(МарияЕгоровнаРыкина),于年荣获哈萨克斯坦人民艺术家称号。
《杜达尔》的结构和旋律部署具有典型的哈萨克民歌特点。主歌中许多重复的主题句,意在表现玛利亚不安、充满矛盾的心态。而王洛宾改编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为适应汉族人的审美趣味,将主歌部分改成了附点节奏,并用变化的音符取代了同音重复,形成了欢快诙谐的风格。歌词也多作色彩点染,于描绘朴实的草原牧民生活之外,更添了写意画的神韵。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赛地玛利亚
那天我在山上打猎骑着马
正当你在山下歌唱婉转如云霞
歌声使我迷了路
我从山坡滚下
哎呀呀
你的歌声婉转如云霞”
”与中文版相比,《杜达尔》的旋律发展、音域宽度和节奏变化都更丰富,迪玛希的演唱很好地传承了这一点。他严格地按照原曲的延长、渐弱等表情标记处理,同时在具有自由性的段落,辅以创造性的表达。音色、音量和技巧的动态变化,进一步丰富了旋律的内涵,使听众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情绪的跌宕起伏。
当年,《杜达尔》一经问世,就在哈萨克斯坦引起了轰动。曲中流露的对自由爱情的向往,无形中响应了对各民族和谐生存的呼吁。百年以来,《杜达尔》依然深受大家的喜爱,成为哈萨克民族性格的象征之一。其忧伤与美的内核,也由后人不断传承续写、传播升华。
“艺术总是被两种东西占据着: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探索死亡,另一方面始终如一地创造生命。”每一次歌唱,都是一次崭新生命的赋予;迪玛希的民歌艺术,怀着肃穆的景仰之情,更有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倾听迪玛希演绎的民歌,犹如倾听一个民族的浪漫、坚韧与自由。随着这些心血诚聚的作品走入国际视野,他正把母族文化的精魂带向全世界。我们期待,在更久的未来里看了更多山水的迪玛希,又会创作出怎样属于他的人生之曲。文章撰稿:
《Daididau》——Ditherapy、Blacksheep闹海
《胡丝尼-霍尔兰》——Sissi
《小黑鸟》——DiSerenade
《萨马勒山》——Dilharmonic
《杜达尔》——熬夜即是正义
文章统筹:剪刀手衔鸽
模板设计:Diacidfree
图片汇总:Ditherapy
视频汇总:Dimashitis
音频提供:Hello文博兄
资料汇总:Killer小迷糊
图片制作:Diacidfree
文章排版:Sissi
特别鸣谢:阿英sun(微博)、海德小姐_馨玥(微博)、紫怀沙(微博)
部分图片来源:柒柒是小射手、妳可太嚣张了、艾麗森迪兒(微博)
DrawnSpirit、GloriaWu(Youtube)
部分视频来源:
Dimash48太后驾到(微博)
希声漫游记编辑部
迪玛希Dimash5月24日生日倾情献礼
文章声明:
本文版权归所有
图片版权归其作者所有
可根据原文内容翻译成其他语种
个人可转发至任何合法平台
独立媒介转载请联系